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育及教育机构
1)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教育及教育机构
2)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教育机构
1.
As a so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the museum serves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make up the very large proportion of its objects of service.
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 ,服务对象中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2.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educational enterprises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education rather than inevitable choice due to the backwardness of form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企业同时具有教育组织职能的历史显示:企业具有教育功能,可以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责;其国际经验昭示:企业承担教育职责不是由于作为正规制度化教育机构的学校发展滞后的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企业具有强大而鲜活的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3)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教育机构
1.
Educational system is the combination or unity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2.
,take Jianli\'s educational reform as a typical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rivatization and problem in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process thoroughl
本文拟从教育事业领域实行民营化政策为背景,以政府政策制定为研究出发点,运用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证分析、比较分析、规范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湖北省监利县教育改革为典型个案,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机构实行民营化的合理性及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4)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教师教育机构
1.
Teach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broad manifest many characteristics,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the optimization of degree and certificate system,the systemization of training and further education,emphasis 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acquirement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etc.
国外职教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教育机构专门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师资学位证书体系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化、强调教学素养形成与实践经验获得等特点。
2.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schools.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学校共同努力。
5)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普及教育
1.
Czech educator Comenius thought on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world.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普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2.
Chen Du-xiu and Du Ya-quan launched the debate about Chinese-West cultural coordination,tradit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spect,and so on.
陈独秀和杜亚泉二人在东西文化调和论、传统文化“统整说”和普及教育等方面展开了辩论。
3.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ao Xingzhi s thoughts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 the objectives, the contents and measures.
陶行知关于普及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具体措施等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人才培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对研究和促进我国现代普及教育的发展仍具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6)  universal education
普及教育
1.
The education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ludes major education and universal education.
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
2.
The rural univers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by the historic stages of conception formation,institutionalization,quality enhancement and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美国的农村普及教育经历了从理念萌生、制度构建、教育质量提升,到实现城乡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过程,其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3.
By the adopt ion of German and Japanese models, the emphasis on universal education as a basis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insistence of using compulsion as a means to spread education, the Court not only went apparently against the objective realitics at the time, but also stirred the people to destroy schools at different localities for a time.
其效法德国和日本,强调普及教育为立宪基础,并坚持以强迫为手段,不仅明显 与客观现实相悖,更一度激起各地毁学风潮。
补充资料:中国地质教育机构
      中国的地质教育事业约始于20世纪初。1909年京师大学堂的格致大学曾设置地质学门。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国立北京大学。1913年北京大学地质学门首届毕业生为两名。同年地质学门停办。1913年 9月地质研究所于北京成立,招收学生,培养地质人才。章鸿钊任所长。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等人任教。开设地质学范畴的,以及其他有关的课程。1916年21人完成学业,18人取得毕业证书。1917年北京大学地质学门恢复招生。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此后,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东南大学(后称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联大)、西南联大等先后设立了地质学系或地学系地质学组。1945年后又有台湾大学、北洋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大学、东北大学、长春大学、浙江大学设置了地质学系(组)。其中除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在20年代曾设经济地质和地层古生物两个专业组外,其余都属于理科性质的地质学系(组),不再划分专业。到1949年,累计毕业生约6、7百人。此外,北洋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唐山工学院等工科大学或学院设置的采矿系或采冶系也开设属矿山地质学范畴的课程。
  
  1949年后,先后在南京、长春成立了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学院。逐渐形成了隶属于教育委员会(原高等教育部、教育部)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由地质矿产部领导的地质学院和有关工业部领导的工(矿)学院的地质学系和地质学专业;以及中等地质专业学校。系和专业设置不断增多,属地质科学本身的有地质学、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地质矿产勘查、煤田地质(勘查)、石油地质(勘查)、放射性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还有一些属工科范畴的,如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勘查、探矿工程、矿物地球物理、测绘、工业分析等。中等地质专业学校设11个专业。部分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成立的研究生院(部)招收一部分地质类专业的研究生。上述各类教育机构培养对象分别为大专生、学士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中等专业人材。其中一部分还招有外国留学生,或设立教师进修、成人教育的部门。
  
  到80年代,全国已有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华东地质学院、桂林地质学院等7所地质大学和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共计59所高等院校设有地质学系或地质学专业;另有70多所地质学校和地质专业点。年度在校生达5万余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