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u Jinzhong
朱进忠
1.
Professor Zhu Jinzhong’s Experiences in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Diseases;
朱进忠辨治疑难杂病的临证经验探析
2) loyalty
[英]['lɔɪəlti] [美]['lɔɪəltɪ]
忠
1.
Based on Benevolence,the norms of "ceremony","loyalty","forgiveness" ect.
从这一内涵向外又推延出了"礼"、"忠"、"恕"等具有层次性和统一性的外在道德规范和要求。
2.
The status of loyalty and filial obedience was different in traditional ethical ideas of China and Japan: the filial obedience was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culture,and the loyalty was the inherent and basic ethical idea in traditional society of Japan.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
3) Crested Ibis
朱
1.
The Growth of Nestling of Crested Ibis Hand-rearing;
笼养条件下朱雏鸟的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
2.
Study on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Crested ibis on condition of artificial feeding;
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自然繁殖研究
4) Nipponia nippon
朱
1.
Crested ibis,Nipponia nippon,as an endangered bird in the world,has been said to be one of the four natural treasures in China.
朱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2.
Since the discovering of Nipponia nippon in 1981,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Nipponia nippon has improved alot during these 20 years.
198 1年重新发现朱后 ,至 2 0 0 0年的 2 0年中 ,朱的繁殖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
5) Japanese Crested Ibis
朱
1.
The Anatomy of Japanese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 Digestive Tract which are in Growing Period;
朱生长期消化管道的比较解剖
6) Zhu Hu
朱
补充资料:彭志忠
Peng Zhizhong
彭志忠
(1932~1986)
[]
中国结晶学家、矿物学家。1932年 9月14日生于湖北天门县,1986年3月31日卒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曾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武汉地质学院及北京研究生部教授。担任过矿物晶体学委员会主任、中国新矿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国际结晶学会教育部顾问等。1956年,彭志忠首次合作测定了葡萄石的晶体结构,突破了W. L.布
格30年代建立的硅酸盐分类体系,攻下了20多年没有搞清楚的一个最重要的硅酸盐结构。1959年,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矿物晶体结构分析实验室,成为中国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到80年代初,他领导实验室共测定了50多种矿物的晶体结构,合作发现了30多种新矿物和新变种,10多种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晶体结构现象,研究成果均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1985年以后,他抱病研究了“五次对称”和“准晶体”这个世界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发表了《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1985)等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
彭志忠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多年,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葡萄石的晶体结构》(1959)、《星叶石的晶体结构》(1963)、《X射线分析》(1962)
《晶体的测量》(1962)、《铁橄榄石-高铁铁橄榄石晶体结构中缺席的有序-无序现象及其成因探讨》(1979)和《结构矿物学的新成果》(1983~1985)等。
杨光荣
彭志忠
(1932~1986)
[]
中国结晶学家、矿物学家。1932年 9月14日生于湖北天门县,1986年3月31日卒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曾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武汉地质学院及北京研究生部教授。担任过矿物晶体学委员会主任、中国新矿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国际结晶学会教育部顾问等。1956年,彭志忠首次合作测定了葡萄石的晶体结构,突破了W. L.布
格30年代建立的硅酸盐分类体系,攻下了20多年没有搞清楚的一个最重要的硅酸盐结构。1959年,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矿物晶体结构分析实验室,成为中国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到80年代初,他领导实验室共测定了50多种矿物的晶体结构,合作发现了30多种新矿物和新变种,10多种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晶体结构现象,研究成果均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1985年以后,他抱病研究了“五次对称”和“准晶体”这个世界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发表了《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1985)等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彭志忠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多年,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葡萄石的晶体结构》(1959)、《星叶石的晶体结构》(1963)、《X射线分析》(1962)
《晶体的测量》(1962)、《铁橄榄石-高铁铁橄榄石晶体结构中缺席的有序-无序现象及其成因探讨》(1979)和《结构矿物学的新成果》(1983~1985)等。杨光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