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eacher quality

师范人格
1.
Modern teacher quality and functions of campus culture;

现代“师范人格”的塑造与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2) test anxiety

师范生人格特征
1.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sonal charac teristics and test anxiety in normal university;
师范生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3) Freshmen in Normal University

师范新生
1.
Study 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Factors of th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on Freshmen in Normal University;
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影响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
5) personality
[英][ˌpɜ:sə'næləti] [美]['pɝsṇ'ælətɪ]

教师人格
1.
Being a special educational power,the teacher s personality is with educational,stable and harmonious characteristic.
教师人格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
The personality of a teacher includes many aspects,which is embodied in every process of education by all means.
高品位的教师人格是理想的教学境界,是每一位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6) teachers personality

教师人格
1.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teachers personality about 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especially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and their abundant results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expert teachers and creative teachers,the authors then analyze the problems among the researches,and provide an outlook into the future studies.
教师人格是影响教师自身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2.
There are many channel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quality but the power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can not be neglected.
为此必须明了教师人格的类型、教师人格对学生非智力素质影响的原因和如何强化教师人格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
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education.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补充资料:《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G.奥尔波特著。纽约霍尔特、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出版社1961年出版。本书是作者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代表作。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了《人格:一种心理学解释》一书;可以说是本书的初版。本书除前言外,分为5编,共22章。第1编讲心理学与个体性,阐述人格、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关系,并对人格心理学作了简要的历史回顾;第2编讲人格的发展;第3编讲人格的结构;第4编讲人格的评量。最后一编对如何理解人格进行较高层次的理论分析,评论各个学派的人格观,并阐述了作者关于人格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在本书中,作者仍保持了两个基本指导思想:①强调人格的复杂性,承认它是由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合成的;②在承认一般规律研究法的同时,特别重视个别规律研究法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著名定义,即"人格是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他认为这个定义是当代有关人格定义的"合成"。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作一种动态的(即由动机发动的)、生长着的系统。以这个定义为基础,作者又发展了著名的功能自律原理。功能自律指的是"任何一种习得的动机系统,其中所包含的紧张与这一习得系统所赖以形成的先行的紧张不是同一种紧张"。作者进而分析两种水平的功能自律:一种是持续性的,一种是自我统一的。前者是以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后者涉及一种高级过程,如兴趣、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当这种动机系统与认知过程相融合时,个人便形成了一种认知方式。本书还主张特质是描述人格最有效的概念。所谓特质是指"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使多种刺激在功能上一致的能力,有引起并导致同等形式(含义一贯)的适应行为和表情行为的能力"。作者把特质区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并特别强调人格心理学家应集中研究个人特质。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基本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它们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依次递减。作者还把动机的功能自律原理与特质理论联系起来,认为特质是一种类型的刺激情境所唤起的功能上自律的反应倾向。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著名定义,即"人格是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他认为这个定义是当代有关人格定义的"合成"。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作一种动态的(即由动机发动的)、生长着的系统。以这个定义为基础,作者又发展了著名的功能自律原理。功能自律指的是"任何一种习得的动机系统,其中所包含的紧张与这一习得系统所赖以形成的先行的紧张不是同一种紧张"。作者进而分析两种水平的功能自律:一种是持续性的,一种是自我统一的。前者是以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后者涉及一种高级过程,如兴趣、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当这种动机系统与认知过程相融合时,个人便形成了一种认知方式。本书还主张特质是描述人格最有效的概念。所谓特质是指"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使多种刺激在功能上一致的能力,有引起并导致同等形式(含义一贯)的适应行为和表情行为的能力"。作者把特质区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并特别强调人格心理学家应集中研究个人特质。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基本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它们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依次递减。作者还把动机的功能自律原理与特质理论联系起来,认为特质是一种类型的刺激情境所唤起的功能上自律的反应倾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