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ployment system

劳动就业制度
1.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thirty years of reforms on the employment system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2) employment system

劳动就业体制
1.
Our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routing is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and graduall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mployment system and forming market-based employment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
2.
Correctly will benefit the form of our countrys now employment system.

正确认识这种经济现象 ,有利于建构我国新型的劳动就业体
3) labor employment

劳动就业
1.
China s entry into the WTO will affect its territory industry and bring changes in the labor employment of every walk of life.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由此带来各行业劳动就业的变动 ,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要释放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会吸纳一些劳动力 ,而一些夕阳产业则要大量财源 ;第三产业总体上说发展潜力巨大 ,被视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mployment in China, invoking the industry sectors to recruit more labor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put fort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通过对我国劳动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通过技术创新选择促进工业部门来吸收更多劳动就业人员,从而为解决当前失业问题寻找出路。
3.
From analyzing causes of labor employment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historical and staged features in these problems which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production mode of capital employing wage-labor.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劳动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并与资本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紧密相连。
4) employment
[英][ɪm'plɔɪmənt] [美][ɪm'plɔɪmənt]

劳动就业
1.
The Research about Economical Growth,Employment and Manpower Capital Theory;

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再研究——科学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与经济增长关系
2.
Analysis of employment in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and countermeasure;

东北经济区劳动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5) labor employment

劳动力就业
1.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Employ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 Inner Mongolia Area;
内蒙古地区劳动力就业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研究
2.
By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dating and three industrial internal structures on the labor employment in Hebei Province, and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建议。
6) employment
[英][ɪm'plɔɪmənt] [美][ɪm'plɔɪmənt]

劳动力就业
1.
Access to WTO and China s problem of employment;

加入WTO与我国劳动力就业
补充资料:劳动就业制度
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提供劳动和工作单位的制度。
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需要补充或增加劳动力,劳动者为生活所迫也需要就业,这就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通常采用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两种雇工方式:前者由雇主派人招工,或工人登门求职方式直接进行;后者有由雇主的同业公会举办,由雇主与雇员合办,由工会或慈善团体举办,或由以营利为目的私人举办等方式。最早成立官办职业介绍所的是英国,创办于1880年。英国政府1905年颁布了《劳工失业条例》,规定失业救济委员会有权设立职业介绍所;1909年通过《劳动介绍办法》,规定职业介绍所由商务部管辖;1916年成立劳工部后,这一工作转交给了劳工部。美国最早成立的是1890年俄亥俄州职业介绍所;1918年联邦政府劳工部成立职业介绍所;1933年颁布《联邦职业介绍法》;到1937年,各州才都通过法律,先后成立职业介绍所。
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颁布了关于取消私营劳动介绍所、设立国家劳动介绍所的法令。1922年《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规定,录用职工必须经过劳动介绍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首先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公职人员,在接管时采取全部包下来的政策。对遗留下来的大批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采取逐步帮助就业和给予未就业者适当救济的办法。为此,1950年和1951年政务院发出有关劳动就业的指示;1952年又发布《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促进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到1956年,失业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到1958年底,中国消灭了失业现象。但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新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人数虽然不少,但还满足不了需要,所以又产生了城镇一些高、初中毕业生待业的问题。198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确定采取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适当发展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从改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来增加劳动就业岗位。还要求在发展技术装备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和部门的同时,尽可能地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商业、服务业,以改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就业。还提出积极举办劳动服务公司,负责对待业人员进行组织、培训、介绍职业等工作。
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需要补充或增加劳动力,劳动者为生活所迫也需要就业,这就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通常采用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两种雇工方式:前者由雇主派人招工,或工人登门求职方式直接进行;后者有由雇主的同业公会举办,由雇主与雇员合办,由工会或慈善团体举办,或由以营利为目的私人举办等方式。最早成立官办职业介绍所的是英国,创办于1880年。英国政府1905年颁布了《劳工失业条例》,规定失业救济委员会有权设立职业介绍所;1909年通过《劳动介绍办法》,规定职业介绍所由商务部管辖;1916年成立劳工部后,这一工作转交给了劳工部。美国最早成立的是1890年俄亥俄州职业介绍所;1918年联邦政府劳工部成立职业介绍所;1933年颁布《联邦职业介绍法》;到1937年,各州才都通过法律,先后成立职业介绍所。
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颁布了关于取消私营劳动介绍所、设立国家劳动介绍所的法令。1922年《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规定,录用职工必须经过劳动介绍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首先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公职人员,在接管时采取全部包下来的政策。对遗留下来的大批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采取逐步帮助就业和给予未就业者适当救济的办法。为此,1950年和1951年政务院发出有关劳动就业的指示;1952年又发布《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规定了促进劳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到1956年,失业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到1958年底,中国消灭了失业现象。但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新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人数虽然不少,但还满足不了需要,所以又产生了城镇一些高、初中毕业生待业的问题。198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确定采取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适当发展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从改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来增加劳动就业岗位。还要求在发展技术装备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和部门的同时,尽可能地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商业、服务业,以改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就业。还提出积极举办劳动服务公司,负责对待业人员进行组织、培训、介绍职业等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