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准中缀
1)  quasi infixation
准中缀
1.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non infixation of the so called "infixation" in compound words, the impropriety of "quasi infixation" and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conflation".
本文围绕英语中缀问题论述了复合词中“中缀”现象的“非中缀”本质、“准中缀”提法的不科学性 ,以及“异词合并”是否得当等相关问题。
2)  infixation
中缀
1.
Based on ZHANG Ji-sheng,ZHAO Yan-chun and WANG Wen-bin,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fixation with regard to its nature and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inuum,shows that infixation is inflectional with syntactic functions,which,in the meantime,also tends to be derivational.
在张吉生、赵彦春和王文斌的基础上从连续体的角度来讨论中缀的性质和功能问题,认为中缀是屈折形式,完成的是语法功能,但同时也有向派生词缀过渡的性质,因此,仅从派生词缀的角度来讨论,难以弄清其实质。
2.
From the way that the word is formed, the form that its word_formation takes, and the rules that it follows, the paper gat hers that such a word as wonbloodyderful is formed by means of an infixation.
本文是对“英语中缀 ?”一文的答复。
3)  infix [英]['ɪnfɪks]  [美]['ɪnfɪks]
中缀
1.
The review of "infix" in Chinese
现代汉语存在“中缀”吗
2.
The general called minor syllabe includs the first syllable of single-morpheme words and the prefix of compound words and the first syllables corsed by the infix.
一般所说的次要音节包括单纯词的前一音节、复合词的词头、以及由中缀构词而造成的第一音节。
3.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nfixation does exist in English word_formation, but the swearing words such as "bloody" and "fucking" are no more than "quasy_infixes" when they are inserted into a word.
本文认为 ,英语的确具有中缀 ,但像“bloody”和“fucking”等詈词在嵌入某一个词时充其量只是起“准中缀”的作用。
4)  English infixation
英语中缀
5)  infix form
中缀式
6)  centre stitching
中央缝缀
补充资料:准契约的准据法
      准契约为契约以外的债务关系,即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同意,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依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债务关系。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准契约包括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其准据法没有区别;有的法律将两者分别加以规定,其准据法也有所不同。
  
  事实发生地法  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规定,准契约的准据法为事实发生地法。其理由在于准契约既然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所产生,无因管理行为的实施地、不当得利的给付地就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所在地,当然是最自然的连结因素(见连结根据),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因素,也是实际上最方便的因素,因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正当原因和是否发生债务关系,只能根据这个地方的法律的规定。
  
  支配原来法律关系的法律  如果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为或事实所构成,而是由原先存在的法律关系所产生,例如由于代理人的越权或代理关系消灭后所产生的无因管理,由于买卖合同无效或被取消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这时就应适用原来支配代理关系及买卖合同的法律来处理这种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即适用支配其所由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事实发生地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发生地只是一个偶然的连结因素,而原先的法律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1940年的蒙得维的亚《国际民法条约》第43条末句,和《布斯塔曼特法典》第222条,都采取这个主张。
  
  其他法律  由于侵权行为和准契约都由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造成,二者虽有违法与不违法之分,但有的国家对二者不加区别,二者的准据法也没有区别。例如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前加编第25条规定,以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为准契约的准据法。在分别规定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中,例如《布斯塔曼特法典》,则规定无因管理依事实发生地法,而不当得利首先依各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无共同属人法时才依给付地法。这种见解受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法系影响,是扩大属人法的适用范围的反映。
  
  判断无因管理财产行为所产生的物权效果,以及财产权是否已经取得或消灭,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