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mon but sublime

平凡崇高
2) worldly customs adoration

凡俗崇拜
1.
They have also displayed views of the worldly customs ador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scatter feeling.
互联网的兼容与共享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凡俗崇拜的认同范式和感觉撒播的表达视界。
3) common
[英]['kɔmən] [美]['kɑmən]

平凡
1.
Common women uncommon life——Analyzing classic images of three types women in “Common World”;
平凡的女性 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
2.
By adopting a simple language actually used by men, he reflected ordinary events in common life.
他运用简朴的语言再现了普通生活中的平凡事件 ,平凡中饱含着诗人炽热的情感 ,蕴含着诗人与大自然、诗中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绝妙境界。
4) Van Gogh

凡·高
1.
Van Gogh:An Artist of Subjective-Delusional Schizophrenia——An Introduction to Jaspers s Attitude to Van Gogh;
凡·高:一位主观体验型的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简析雅斯贝斯的凡·高观
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Paintings between Van Gogh and HUANG Binhong;

凡·高与黄宾虹绘画风格之同异
3.
Van Gogh s Artistic Cultivation and Artistic Pursuit——Reading of Van Gogh s Letters;

凡·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凡·高书信研读
5) Van Gogh

凡高
1.
Religious Influence and Van Gogh s Art Creation;

宗教影响与凡高的艺术创作
2.
Incarn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Value, Concerning the Painting Art of Van Gogh

传统艺术价值之体现——试析凡高的绘画艺术
6) Van·Gogh

凡.高
补充资料:崇高
崇高 sublime 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