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coordination
国际货币协调
2) international currency
国际货币
1.
Rethinking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
国际货币交易理论的再认识
2.
Theory of Currency Contract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ontract Study
货币契约论——基于国际货币契约的研究
3.
The finance crises of America exposed the limi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拉美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缺陷,政策和市场两个溢出揭示出国际货币合作的必然;无论实证还是理论的角度都说明:在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国际货币协调是总的趋势。
3) International Money
国际货币
1.
It is the essential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IMS)to using what kind of international money,which impacts the stability of I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economy and trade.
使用何种形式的国际货币 ,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基础的问题 ,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 Article of Agre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条款
5) the IMF Agreement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1.
The Reformatory Thinking of the IMF Agreement Viewed from the Predica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从国际合作困境看《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变革思路
6)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货币国际化
1.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a National Competitive Strategy:US Dollar s Empirical Evidence——And a Study on the Issue of Renminbi;
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2.
A Study on the Law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货币国际化的规律探索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3.
Based on the current circulation of RMB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IMF theory on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ana- lyze the feasibilities and shortcomings of being a reserve current in Asia, drawing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RMB to act as reserve currency, though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区域性货币的条件,但由于其现有国际货币地位低下、影响力不足,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处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弱势地位,要使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储备性货币,我国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轻济实力,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和亚洲尤其是东亚形成更紧密经贸关系,在东亚金融合作中,我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结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及利率机制。
补充资料: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
《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theSimplificationandHarmonizationofCustomsProcedures),简称《京都公约》,海关合作理事会1973年5月18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41/42届年会上通过,1974年9月25日生效。1999年6月26日,海关合作理事会在布鲁塞尔通过了《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ProtocoloftheAmendmentto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theSimplificationandHarmonizedofCustomsProcedures)。
《京都公约》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在简化和协调各国海关手续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一个国际文件,由主要约和附约两部分组成。附约有30个,称为《京都公约附约》,供各国分别签署参加实施。每个附约涉及一项海关业务,附约中提出的“标准条款”为简化和协调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必须普遍实施的条款;“建议条款”为促进各国简化和协调海关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可能广泛实施的条款,签署加入《京都公约》必须至少接受一个附约,并把该公约附约中的原则规定转换成本国立法加以实施。这些原则规定为各国海关业务制度的简化和统一作出了规范,已经成为各国海关制度的通常做法。
《京都公约》的签订是基于海关合作理事会考虑到西方各贸易大国都已加入该组织,认为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国际合作,能使各国从中得到利益,但由于各国海关制度的纷繁,阻碍国际贸易及其他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将海关业务制度简化和协调,定能对发展国际贸易作出贡献。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国际性文件,并使各国付诸实践,从而逐步导致海关业务制度的高度简化和协调。
中国于1988年5月29日交存加入书,同年8月29日正式生效。同时接受公约E.3和E.5附约,对E3附约中第2、3、20条标准条款及第11、13、15条建议条款和E5附约第11、35、36、37条建议条款提出保留。对于1999年《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中国于2000年6月15日委托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签署。
《京都公约》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在简化和协调各国海关手续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一个国际文件,由主要约和附约两部分组成。附约有30个,称为《京都公约附约》,供各国分别签署参加实施。每个附约涉及一项海关业务,附约中提出的“标准条款”为简化和协调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必须普遍实施的条款;“建议条款”为促进各国简化和协调海关该项海关业务制度可能广泛实施的条款,签署加入《京都公约》必须至少接受一个附约,并把该公约附约中的原则规定转换成本国立法加以实施。这些原则规定为各国海关业务制度的简化和统一作出了规范,已经成为各国海关制度的通常做法。
《京都公约》的签订是基于海关合作理事会考虑到西方各贸易大国都已加入该组织,认为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国际合作,能使各国从中得到利益,但由于各国海关制度的纷繁,阻碍国际贸易及其他形式的国际交流,如将海关业务制度简化和协调,定能对发展国际贸易作出贡献。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国际性文件,并使各国付诸实践,从而逐步导致海关业务制度的高度简化和协调。
中国于1988年5月29日交存加入书,同年8月29日正式生效。同时接受公约E.3和E.5附约,对E3附约中第2、3、20条标准条款及第11、13、15条建议条款和E5附约第11、35、36、37条建议条款提出保留。对于1999年《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中国于2000年6月15日委托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签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