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双重批判
1)  Double Critique
双重批判
1.
On Marx’s Double Critique of Modernity;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2)  criticism and reconstruction
批判重逢
3)  two-way criticism
双向批判
1.
In his creation,the author emphasizes depicting the sufferings and the legends of local people and makes a two-way criticism of the original evil and newly-emerged vulgar practices brought to the villages by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夏天敏的小说主题,表现为乌蒙山风情,作者具体偏重于山乡苦难与传奇,结合现代化过程,围绕着乡村的原生之恶和新生之恶,进行了双向批判,在批判过程中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内在矛盾。
4)  Critical Reconstruction
批判的重构
5)  Critical Reconstruction
批判性重建
1.
Berlin s “Critical Reconstruction”:Benefi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ffort to Regain Traditional Urban Qualities;
柏林的“批判性重建”——恢复传统城市品质之努力的瑕与疵
6)  Re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
批判与重建
补充资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探讨人类解放的具体途径问题的一篇文章。1843年夏天,马克思写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准备出版,于是在1843年末至1844年1月写下了这篇《导言》。1844年2月《导言》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出版全书的计划却没有实现。中译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并指出,在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以后,就应当集中批判德国的社会制度;而要彻底批判德国的现存制度,就必须批判德国的、尤其是G.W.F.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但是,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德国的社会革命不仅需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而且需要有物质的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无产阶级,从而第 1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想。为了把这两种批判结合起来,马克思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本文和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是姐妹篇。后一篇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任务,而本文则着重论述了实现这一任务的道路和社会力量。列宁认为,这两篇文章表明,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