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U Si-nian Library
傅斯年图书馆
1.
Reading of the Two Dunhuang Documents Housed in the FU Si-nian Library “Central Academy” of Taiwan;
读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两件敦煌文书札记
2) Children library
少年儿童图书馆
1.
Based on practice,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hildren library of our country in the new time.
文章联系实际阐述了新时期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读者的信息服务工作。
3) community library for the old
社区老年图书馆
1.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for the old in China,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for the old,point out the qualities that the librarians of the community library for the old should posses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 of the library for the old.
阐述了我国社区老年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状况,分析了社区老年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社区老年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加强社区老年图书馆服务的具体措施。
4) juvenile library
少年儿童图书馆
1.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uvenile library,the sense and mode of running library should be renewed once and for all.
论述了少年儿童图书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变社会及自身的图书馆意识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办馆观念、办馆模式 ,加强图书馆基础建设 ,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开拓服务功能 ,加速人才的培
5) Ageing Reader of Library
图书馆老年读者
补充资料:傅斯年
| 傅斯年(1896~1950) 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生于山东聊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退出学运。1919年夏,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表示赞同清党。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后,兼任北大教授。1932年,参加胡適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1937年春,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1月,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做出不少成绩。后卒于台北。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