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itical and creative

批判创新
2) criticism and innovation

批评创新
1.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related data and analysis of specific content,the spread may be divide three periods: the cognitive period of macro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from 1986 to 1989,the internalization period of temporary wane in 1990s,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criticism and innov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come.
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数字和具体内容分析显示,原型理论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86-1989年间宏观译介的认知期,20世纪90年代暂时衰微的内化期,21世纪以来批评创新的发展期。
3) theory of new technology critique

新技术批判理论
1.
The theory of new technology critiqu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Feenberg s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which mainly came from the mixture of the thoughts of Habermas and Marcuse and made use of them in a critical way.
新技术批判理论是芬伯格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和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对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的批判性分析和总结,芬伯格主要继承了马尔库塞的最核心之处,即技术发展由社会所决定的思想,同时,他也批判性地吸收了哈贝马斯的合理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渲染了他的个性色彩,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批判理论。
4) neorational-criticism

新理性批判主义
6) criticism
[英]['krɪtɪsɪzəm] [美]['krɪtə'sɪzəm]

批判
1.
Trying to Expound “a Family of Power and Influence” System and Criticism on it from Zuo Si and Bao Zhao s Poems;
试析“门阀制度”及左思、鲍照的诗歌对它的批判
2.
On Scientific Rationality and Criticism;

试论科学合理性与批判性
3.
Criticism on Albert Einstein During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补充资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探讨人类解放的具体途径问题的一篇文章。1843年夏天,马克思写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准备出版,于是在1843年末至1844年1月写下了这篇《导言》。1844年2月《导言》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出版全书的计划却没有实现。中译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并指出,在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以后,就应当集中批判德国的社会制度;而要彻底批判德国的现存制度,就必须批判德国的、尤其是G.W.F.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但是,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德国的社会革命不仅需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而且需要有物质的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无产阶级,从而第 1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想。为了把这两种批判结合起来,马克思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本文和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是姐妹篇。后一篇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任务,而本文则着重论述了实现这一任务的道路和社会力量。列宁认为,这两篇文章表明,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宗教的本质,并指出,在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以后,就应当集中批判德国的社会制度;而要彻底批判德国的现存制度,就必须批判德国的、尤其是G.W.F.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但是,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德国的社会革命不仅需要有彻底的革命理论,而且需要有物质的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无产阶级,从而第 1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想。为了把这两种批判结合起来,马克思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本文和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是姐妹篇。后一篇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任务,而本文则着重论述了实现这一任务的道路和社会力量。列宁认为,这两篇文章表明,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