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现代体育教育体系
1)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现代体育教育体系
1.
The perfeetness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will be discussed in three respects, In fact its core is aimed at qualification education, and its key Point means the teacher and material, and its garantee refers to the testing.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完善问题;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重点是教师和教材;完善体系的保证是考核。
2)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现代体育教育
1.
Using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in view of Guangxi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of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combing with colleges in Guangxi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in the campus fitness activities,the author prob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nd the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in Guangxi colleges.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全民健身活动,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研究,探析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育和谐发展的可行性。
3)  PE modernization
体育教育现代化
4)  moder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1.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moder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bide by the law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growth to make original innovation in school system based on its own needs of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various patterns of school system?熏 form distinctive system of school system?熏 then become the organic part of moder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national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with vitality.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各类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原创性的学制创新,以“无缝隙连接”为创意点,创立包括五年制专科学制、五年制本硕连读及专业职称和专业学位相结合学制、全等级一体化学制等丰富多彩的学制模式,形成个性鲜明的学制体系,与普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融合发展,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
There exists crossed and tolerant relations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oder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职业教育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具有交叉相容关系。
5)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6)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modern education
现代教育科学体系
1.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the new argument that the scope of educational economic value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modern education.
本文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范畴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这个新论断,并以现代教育科学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头脑中正确反映的产物这个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命题为根据,通过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循序展开教育经济价值这个理论范畴,系统的揭示教育的宏观、微观和中观规律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经济价值范畴的关系,从而对新论断进行了论证。
补充资料: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1840~1980)
1862年前后  ·欧美兵操开始传入中国军队。1878年      ·张焕伦于上海创设正蒙书院,采用新法
             教学,游戏被列入正式课程。1880年      ·洋务派于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该校
             始设“体操”一科。1885年      ·天津武备学堂开学,西洋兵操被列入其
             正式课程。 1890年前后  ·上海圣约翰书院开始举办以田径为主的
             运动会。1891~1894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学
             社,其课程中有兵操、游戏等体育内容。1895年      ·张之洞聘德国军官来春石泰训练与统带
             “自强新军”。在此前后,中国军队在
             西式改编中普遍推行德式兵操。1895年前后  ·北京汇文书院和北京通州协和书院等教
             会学校开展棒球、墙球、网球、足球等
             近代体育运动项目。1896年前后  ·美国人在天津发展青年会组织,并传授
             篮球运动知识。 1903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章程所
             定的学制称“癸卯学制”),规定“体
             操”为公立各级各类学校必修科。1905年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陶成章于绍兴创办
             大通学堂,该校所设体操专修科是近代
             中国最早的体操专修科。1906年      ·清廷“学部”通令各省于省城师范“附
             设 5个月毕业之体操专修科”,以培养
             小学体操教习。1906~1907年·中国体育科留学生成批从日本回国,担
             任体操教师。日本式体操开始在中国传
             播。1907年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1908年      ·徐一冰、徐傅霖、王季鲁于上海创办中
             国体操学校,不久又创办中国女子体操
             学校。
           ·香港南华足球会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
             足球运动组织。
           ·黄兴赴日本重组大森体育会,招国内革
             命党人去日本学习军事体育。
           ·北美青年会派遣一批美国体育专业人员
             来华,到京、津、沪、湘等地青年会任
             体育干事,有的进入高等学校体育科、
             系任职。1910年      ·精武体育会于上海成立。
           ·全国学校区分队第1次体育同盟会(辛亥
             革命后被追认为旧中国第1届全运会)在
             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 1912年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新学制”(《壬子
             学制》)及《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仍定“体操”(尤重兵式体操)为中小
             学必修科,每周 3课时。
           ·北京体育竞进会成立。 1913年      ·中国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
             首届远东运动会。
           ·第 1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会后成
             立了华北联合运动会(1929年后改称华
             北体育联合会)。1914年      ·旧中国第 2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
           ·沪、宁、苏、杭等城市部分大学成立华
             东大学体育联合会。1915年      ·第 2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获
             得总锦标,对国内体育运动起了巨大推
             动作用。
           ·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军国民教育实施
             方案》。1916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1923年
             后改称东南大学体育系,1927年后改称
             中央大学体育系)创办。1917年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新青
             年》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后改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创设。1918年      ·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当时的国会通过“推
             广新武术”的决议。该决议将“新武术”
             作为“中国式体操”而列入中等以上学
             校体操课程。
           ·鲁迅在《新青年》发表《随感录》等文
             章,对利用“新武术”和“静坐”推行
             “国粹主义”予以抨击。1919年      ·上海私立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开办。
           ·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学校体育案
             要求减少兵操,增加课外运动。此后,学
             校兵操急剧衰落。1921年      ·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成立。该会主持了
             20年代初期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1922年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学制”
             (《壬戌学制》)。次年公布“新学制课
             程标准”,正式宣布废止学校“兵操”课,
             将“体操科”改称“体育科”。
           ·国际奥委会选出王正廷为中国委员,这
             是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正式联系之始。
           ·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学校创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