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法律经济学
1)  new economics of law
新法律经济学
1.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economics of law and its several main schools, and makes some reflective comments on this subject.
本文探讨了新法律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几个主要理论流派 ,并对其作了反思性评论 ,指出法律经济学目前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统一的分析框架 ,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还需要更开阔的理论视野。
2)  Law and economics
法律经济学
1.
The Law and Economics Study on the Handicap in the Legislation of Autonomous Region s Regulations on the Exercise of Autonomy;
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阻滞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2.
Economic Analysis of Legal Rules: A Summary of Law and Economics;
法律规则的经济学建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综述
3.
Leg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The Illustration of Legal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Law and Economics;
法学研究方法论与刑事诉讼的现代化——以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为例的检视
3)  law economics
法律经济学
1.
However,the criticism is not only fragile,but also through the criticism,we will find some causes that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w economics .
法律与经济学"邂逅"之后,在中国受到了许多责难与非议,比如,法律经济学逻辑起点具有很强的非现实性;过分强调效率而忽略了公平;总是用金钱衡量一切,而生命、健康、家庭幸福以及人格尊严等无法用金钱衡量,等等。
2.
Law Economics has improved th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by employing tax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offering allowances and internalizing external influences.
外部性问题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律经济学运用了不同于传统的庇古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方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3.
The law economics theory has been criticized by many scholars since it was created.
法律经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批判。
4)  Legal Economics
法律经济学
1.
On the Discipline Preposition and Opening of Legal Economics;
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设置
2.
An analysis of our country's product quality protection clau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gal economics
我国产品质保条款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3.
This thesis tries to use the theory of legal economics and exchanging cost t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law,that 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随着经济学对法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法律经济学也日益发展壮大,条约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依据,其自身也可能因为当事方对条约的缔结、内容及其履行方面所产生的分歧或冲突而发生争端。
5)  legal economy
法律经济学
1.
The justification of copyright limitation can be understood from perspectives of legal economy,interests balance,definite protection to copyright,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sociology and the like.
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可以从法律经济学、利益平衡、著作权限制的有限保护与增进民主文化原则、社会学等层面加以分析。
2.
In the aspect of methodology, legal economy goes astray into the subjectivism, individualism and maximum of simple efficiency.
法律经济学在方法论上,走上了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单纯效率最大化的歧途。
3.
The legal economy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mixed game.
在受到多元力量影响的中国证券市场中,以政府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三者关系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治理结构是影响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法律经济学方法又是分析这个混合博奕问题的有效工具。
6)  Economics of Law
法律经济学
1.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nd Change of the Implication of Economics of Law——An Example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Self-help Remedies;
法律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演进和法律经济学内涵的转变——以“私力救济”的经济学分析为例
2.
The Theoretical Creativeness of Economics of Law and Its Revel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3.
Although his conclusion may be “unfair" and so easily arouse controversy, economics of law offer a new reason after.
对此 ,法律经济学另辟蹊径 ,从效益极大化角度入手 ,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对策。
补充资料:走向新世纪的经济学——系统经济学初现曙光

走向新世纪的经济学%26#8212;%26#8212;系统经济学初现曙光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26#183;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经济学的又一个世纪》。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20世纪的经济学患有%26#8220;精神分类症%26#8221;,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脱节,这种脱节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上难以沟通,又反映在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对立。21世纪将是经济学分久必合的时代。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正在寻找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也正在试图从微观个体的行为推演出总量上的含义。这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风气转变也值得我们注意。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经讲到,以下两种主张都无法正确估计市场经济的长期活力:一种是凯恩斯式的资本主义正在没落的悲观思想;另一种是里根经济学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的盲目乐观。我们已经接近一种处于两者之间的哲学,它将为我们的时代指引方向。

从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层级原理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别面向复杂经济系统的微观层级和宏观层级的经济学现象,它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存在必然的差别,也就是范式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处系统的层级决定的,其研究方法也是与不同尺度经济学问题相对应的,总体上都是面向解释复杂经济系统不同层级运行规律的必然选择。所以,两者之间无论从方法,还是思路上都不存在必然的冲突,也没有统一的必要。问题出在,微观经济学仅靠微观层面的研究就推断宏观层面运行的规律,就如同拿%26#8220;一块砖%26#8221;的性质来推演%26#8220;整座建筑%26#8221;的性质一样荒谬。而宏观经济学仅靠宏观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宏观现象之微观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真正把握宏观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就如控制SARS一样,如果我们仅只是从宏观上了解它传播的速度、范围、趋势和死亡率等,而不能从微观上掌握SARS传播的途径、规律,并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治疗的手段,也就无法做到有效地控制SARS。实际控制SARS是在微观上强化隔离、治疗,宏观上限制人员流动和疾病扩散等为手段,通过系统的操作完成的。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别没有被抹平的必要,两者%26#8220;合久必分%26#8220;实际上应该是指,它们如何在一个整合的复杂经济系统研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最终形成系统经济学,而不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立。与斯蒂格利茨教授不同,我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系统经济学都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我国经济学家咎廷全(2004)出版的《系统经济学探索》一书,给出了系统经济学的初步理论框架。我并不真正懂得系统经济学,在该领域也没有研究。所以,也就不好对此书给出准确的评价。不过,我本人还是十分乐意把这本书推荐给经济学界的朋友。目前为止,系统经济学应该是经济学中最富前景的研究领域,诺贝尔奖我不敢说一定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