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衬砌表面
1)  lining surface
衬砌表面
1.
Convergence monitoring and lining surface stress monitoring are made for the tunnel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analyzed.
通过对隧道进行收敛变形和衬砌表面应力量测并分析量测数据,得出隧道围岩具有变形小、收敛变形在上部建筑封顶后逐渐缓和、拱顶下沉较水平收敛变形大的特征,通过监测得出结论,虽然上部建筑施工对隧道产生一定影响,隧道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
2)  lining surface defects
衬砌表面缺陷
1.
The iden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repair measures about the tunnel lining surface defects;
隧道衬砌表面缺陷的识别和预防及修复措施
3)  lining section
衬砌断面
1.
The optimal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unnel lining section in loess stratum;
黄土隧道衬砌断面优化设计与研究
2.
The reliability of tunnel structural system contains reliability of lining sections,reliability of lining sections in various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隧道结构系统可靠度研究包括衬砌断面可靠度、在各种不同围岩压力作用下衬砌断面可靠度、同种围岩地段衬砌可靠度以及整座隧道可靠度的研究。
3.
There are still rooms for improvements to the lining sections of tunnel designed previously for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s of(250 km/h) and 350 km/h.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
4)  full-section lining
全断面衬砌
1.
The concrete lining of water diversion and flushing pressure tunnel of Changma reservoir adopts the full-section lining steel trolley,which satisfies the integral support mold,the concrete pouring work and slag disposal passage.
昌马水库引水、排沙压力隧洞混凝土衬砌采用全断面衬砌钢模台车施工,满足了整体支模、混凝土浇筑作业、出渣通行三个方面的要求。
5)  paved surface
铺砌表面
6)  lining section optimization
衬砌断面优化
补充资料:复合式衬砌
      分内外两层先后施作的隧道衬砌。在坑道开挖后,先及时施作与围岩密贴的外层柔性支护(一般为喷锚支护),也称初期支护,容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又不致于造成松动压力的过度变形。待围岩变形基本稳定以后再施作内层衬砌(一般是模筑的),也称二次支护。两层衬砌之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也可灌筑防水混凝土内层衬砌而不做防水层。
  
  复合方式  复合式衬砌的外、内层复合方式有以下几种:喷锚支护和混凝土衬砌;喷锚支护和喷射混凝土衬砌;可缩式钢拱喷射混凝土支护和模筑或喷射混凝土衬砌,以及装配式衬砌(管片)和模筑混凝土衬砌等。最通用的是外层采用喷锚支护或轻型管片,内层采用整体式模筑混凝土衬砌(见图)。
  
  
  防水层  两层衬砌间的防水层,可采用喷涂乳化沥青等防水胶剂,或采用厚度不等的软聚氯乙烯薄膜、聚异丁烯片、聚乙烯片等防水卷材,并固定在支护上。为保证防水卷材施工接缝的质量,一般需要用热气焊接或电阻焊接,亦可用适当溶剂作溶解拼接。
  
  施工  复合式衬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喷涂或粘贴防水层,要求做到与初期支护相密贴,故在防水层施工前需要对初期支护的表面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平整圆顺,无较大渗水。初次支护的施工方法和要求,与一般喷锚支护或装配式衬砌的相同。内层模筑衬砌多采用模板台车和混凝土泵进行连续灌筑。
  
  设计  复合式衬砌中,外层支护与围岩形成统一的受力整体,共同承担因开挖坑道所产生的围岩释放应力。由于影响共同作用的因素很多,如围岩状态、支护施作时间、衬砌刚度和施工方法等,有些因素事先又无法预测,故分析计算只能作为设计时参考,必须根据施工过程的量测结果予以修正。内层衬砌主要为了防水、防风化、内部装饰和增加安全度,其厚度按施工要求而定,一般不超过40厘米。有时不易做到待初期支护变形完全稳定后再施作内层衬砌。例如当松软围岩流变引起的延滞变形历时很长时,这时内层衬砌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由于围岩延滞变形产生的形变压力;以及因部分锚杆腐蚀失效,或涌水降低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所引起的附加岩土压力。
  
  复合式衬砌的优缺点  采用先后两次支护,对衬砌受力非常有利。围岩在柔度较大的外层支护条件下,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释放了大部分的变形能;因而能使后设的内层衬砌减小受力。内层衬砌施作以后,又会对原先处于二维受力状态的外层支护产生径向抗力,从而改善外层支护的受力条件。而且表面光洁平整,有利于隧道通风和防水,并保护外层支护,使喷层内钢筋网和锚杆端部免于锈蚀。但是,这种衬砌的缺点是造价较高,施工也比较复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