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龙河古称护城河,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青龙河发源于涑河水田桥,从涑河通达路处引出,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临沂城区,在市区东南部流入小埠东灌渠,全长8.46公里,汇水面积11平方公里,是临沂城区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同时又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刚到临沂来的时候,青龙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浮动,鱼虾出没;到了90年代前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水又黄又黑,脏臭不堪;进入21世纪,青龙河彻底变成了一潭臭气熏天的死水。看着让人痛心啊!”说这话的是原籍浙江的市政协委员张钟嵊。2002年市“两会”期间,他提交的关于青龙河整治的提案调查翔实,措施具体,言辞恳切,被评为当年的1号提案。
兰山区砚池街新庄巷74岁的杜家聚和76岁的王宗义,世代居住在青龙河边,他们对青龙河水由清变浊的历史记忆深刻。“解放前青龙河隔在城墙外,过去的话要经过南城门,河两岸是长长的漫坡,种着庄稼。从解放前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的居民一直到河里挑水吃——水是从涑河流过来的,比沂河的水要甜;还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摸虾;夏天的晚上下河洗澡。那时候的河道比现在宽,水面最窄的地方有六七米,东方红电影院附近则有十五六米宽。1980年以后青龙河就变样了。河边沿着原来的老城墙根儿都建起了房子,人口多了,又有了自来水,垃圾随便往河里倒,也没人管理;加上涑河的水被污染,青龙河也变成了臭水沟。住在这儿别的没有,就是蚊子多,臭味大!”
《青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青龙河在枯水季节95%以上是污水,水体污染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影响了城市安全度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河槽阻水建筑物多,河床淤积严重,河堤单薄,两岸建筑物杂乱,河流景观灰暗凌乱,河岸两侧基础设施不配套,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及城市面貌极不协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6年前,政府曾对青龙河进行过三四次治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河水脏臭、环境杂乱的局面。”市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吕来生介绍说。
全面整治青龙河,对河道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古城自然风貌,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已成十分迫切之势。
截污除淤现一河清波
2006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将青龙河治理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经过多次调研,最终确定对青龙河全线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拓宽清淤垒砌改造,沿河敷设截污管道;对河岸周围进行景观建设。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为治污,二期为河道景观、绿化建设等。治理工程概算投资5300万元。
2006年3月8日,青龙河一期工程开工。工程由北向南分为4个标段同时推进,各个路段的施工困难多种多样。由涑河闸至解放路北是工程的第一标段。由于暗河长期没有清理,淤泥量大,动物尸体随处可见,里面散发着恶臭及沼气,几分钟就能将人熏倒,施工环境特别恶劣,而且沿途无法设置作业面,机械车辆无法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中,莒县市政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硬是一锨一锨、肩挑背扛,把1000多立方的淤泥清除,彻底清理了河道。
解放路北至金雀山路北邻为第二标段,施工区域很多就在居民小区附近,白天运输车辆因为交通管制,无法进入工地,为避免噪声扰民,又不能在夜间施工。同时由于工程跨越整个汛期,既要保证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时排除,又要保证城市安全度过汛期,还不能影响施工进度。
来自江苏省赣榆市政建筑园林总公司的施工队伍采取了分段围堵排水施工法。为了敷设管道,他们回填了12000多立方建筑垃圾,管道敷设完后,再将其运走,全线清运淤泥达12万立方。
顶管是整个治理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金雀山路北至海关路北为第三标段,是居住、交通等的集中地,为了不影响交通,临沂市顺通市政维护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员采用了顶洞注管技术,靠顶管铺设一点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