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三、四世纪
1)  the third to fourth century
三、四世纪
1.
In the third to fourth century, the Qingxuyan Region(QR, 青徐兖地域) included three states: Qing state, Xu state and Yan state which belonged to ancient Kyushu (九 洲) .
三、四世纪的青徐兖地域,行政区划上包括青、徐、兖三州,均属古九州之列,大致位于河水与淮水、睢水之间,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区域。
2)  14th century
十四世纪
1.
《The Tale of Riverside》by Shi Naian and 《Three Kingdoms》by Luo Guanzhong are the represntatives of Chinese novel in 14th century with their serial struefures and features of grand era history poems make the European long fictions of the same period fade in color.
中国十四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以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代表,以章回体奇书结构的宏大时代史诗,使当时欧洲长篇小说为之逊色。
3)  4-6 centuries
四-六世纪
4)  1930s and 1940s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
The Modernity of the Shanghai Cinema in 1930s and 1940s;
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现代性(下)
5)  third-century crisis
三世纪危机
1.
Various factors led to the third-century crisis, but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army was a prime reason for the crisis.
导致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的原因很多 ,但军队的堕落是重要原因。
6)  Neogene to Quaternary
晚第三纪-第四纪
补充资料:赵友钦(13世纪中叶~14世纪初)
      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中国宋末元初的科学家。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是宋室汉王第十二代孙。宋亡时,为避祸隐遁为道家,奔走他乡。后在浙江龙游鸡鸣山定居,并在山上筑观象台(又称观星台),观察天象。著述颇多,大都失散,唯留《革象新书》五卷,现存两种版本。此书以讨论天文问题为主,兼及光学和数学,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其中"小罅光景"节记载了光学上的针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分别在相邻两个房间的地面下,挖掘两个直径约4尺多的圆阱,右阱深4尺,左阱深8尺,左阱中可放一张4尺高的桌子;另在两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各插1 000多支蜡烛,作为光源放在阱底或桌面;另备中心开孔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木板若干块。按实验需要选取分别盖在两阱口。这样,可以使得两者的若干条件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便于进行对比试验。实验分4步:①改变孔的大小和形状,即改换阱口的木板;②改变光源强度,即改变点燃蜡烛的支数;③改变像距,即改变水平挂在楼板下作像屏的两片大木板的高度;④改变物距,移去左阱中的桌子,把光源放到阱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对小孔(形状和大小)、光源(形状和强度)、像(形状和亮度)、物距、像距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并以光线直进原理加以解释。这个实验的特点在于规模大,对比性强,并能逐个因素进行讨论,这个工作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详、规模最大的物理实验。这是赵友钦的重要贡献。此外,他对照度也进行过研究,了解照度和光源之间的定性关系。
  
  

参考书目
   王锦光:赵友钦及其光学研究,《科技史文集(物理学史专辑)》第12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4。
   王锦光:赵友钦和他的光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物理版),浙江师范学院,第4期,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