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阶级话语
1)  Class discourse
阶级话语
1.
We can know the intricate class discourse and national discourse by Tsushima.
对《对马》在中国的接受情形分析,可以看出左翼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在民族话语和阶级话语上的复杂纠缠。
2)  the proletariat voice
无产阶级话语
3)  Stratificational Grammar
阶层语法 [层级语法]
4)  conversation teaching
初级阶段口语教学
1.
On junior stage conversa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teaching to foreigners;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浅析
5)  oral-teaching in the medium stage
中级阶段口语教学
6)  advanced L2 learners
高级阶段二语习得者
1.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volving sentence production task and judgment tasks, was adopted to make clear advanced L2 learners ability in formal computation and awareness of meaning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本论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考察高级阶段二语习得者对无灵主语句及弱化主体句的形式及意义的习得情况。
补充资料:"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性质"的讨论
      中国学术界围绕着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性质问题展开的讨论。 1956年 8月至 1956年底,在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大公报》、《人民日报》、《学习》杂志、《新建设》等报刊相继发表了讨论的文章,《大公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就这一问题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了《中国过渡时期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性质问题讨论专辑》一书。
  
  讨论的意见基本上有 3种:①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本家虽然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但还领取定息,这只是剥削的程度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剥削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还继续剥削工人,因此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仍然是对抗性的。
  
  ② 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行为已经宣告结束,对抗性矛盾丧失了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转化为非对抗性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矛盾的性质就转化为非对抗性的了,因为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继续同工人阶级保持联盟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性质也不可能是对抗的;较多的人则认为矛盾的性质是从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转化为非对抗性的。
  
  ③ 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性质始终具有两重性,矛盾的两重性随着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上看,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始终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也长期存在着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统一战线的关系。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获得基本上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处于绝对优势。
  
  这次讨论还广泛地涉及了中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的斗争形式,阶级的对抗和对抗的消灭,矛盾的两重性,矛盾的转化等许多问题。
  
  1957年 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还具有两面性,他说:"一方面,资产阶级分子已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另一方面,他们现在还在公私合营的企业中拿定息,这就是说,他们的剥削根子还没有脱离。他们同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还有一个不小的距离。怎么能说已经没有了两面性呢?"正确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科学地认识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次讨论密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于深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有意义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