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研究生教育和研究
1)  Graduat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研究生教育和研究
2)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
1.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2.
Tendencies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al reforms;
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探析
3.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alysis & test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冶金科研院所分析测试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3)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
1.
The necessity to reform th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用西方教育经济理论浅析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in China;
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点探讨
3.
Earlier Period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of China (1902-1935);
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1902-1935)
4)  graduate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
1.
The discussing of the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o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浅谈消化专业研究生教育
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net station;
研究生教育网站建设探索与研究
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education/postgraduates
教育/研究生
6)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研究生教育
1.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makes comments on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experienc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背景、内涵、经验和问题、应对措施等进行评介,同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的建议。
2.
To speed up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is the one of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whole institute progress.
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沈阳体育学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3.
The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system in America, England, Germany and Japan are different in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y, but they share something in the way of serving for the social economy, in their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study.
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各具特色和优势,但又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注重为社会经济服务,都强调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为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补充资料:品德教育研究测验
      美国心理学家H.哈茨霍恩及其同事于1928~1930年为研究儿童的品德性质与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心理测量工具。简称CEIT。CEIT的实施是在学校儿童日常生活所熟悉的自然情境中进行的。它或按固定的课堂考查方式,或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或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出现,或通过聚会游戏而实现。在测验过程中,除了规定一般的学校考试以外,儿童并没有感到自己正在受检查。另外,哈茨霍恩的所有测验作为细致标定的工具,都能提供客观的定量指标。
  
  CEIT用于测量儿童的诚实性、自我控制和道德知识这3方面的品质,其中大部分是关于诚实性的测试。为此目的而编制的测验有两种。一种是如词汇、填词造句或算术推理之类的普通测验,这种测验先在课堂上施行,测验卷当时收回,然后将每份答卷复制下来,在下一次上课时再把卷子发还给学生,让他们按标准答案自己评分,将自己评分的答卷和原来答卷的复制本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儿童在自己评分时作了哪些改动。另一种测验则以不可能的成就为根据,例如在"圆圈之谜"的测验中,要求儿童闭着双眼,分别在不规则排列的10个小圆圈中画上一个符号。通过控制性的实验测定,如果排除偷看的话,3次试验准确画中的圆圈数不可能超过13个。这样,分数高于13的就可以作为偷看的证据。
  
  有一些测试儿童自我控制的测验是以儿童坚持某一特定活动(如解决难题或读一段语法不合常规的文章)的时间长短为指标的。
  
  道德知识的测验采用的是一种纸笔式的问卷,适于在团体中举行。大部分CEIT都具有较好的鉴别力,分数的个别差异很大,信度也基本上令人满意。可是, 儿童的反应却表现出境遇上的特殊性,即对同一品质(如诚实性或坚持性)在不同场合下所做的各种测验,其交互相关是很低的。由于在不同情境中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这种特殊性是可以理解的,如擅长于学业的儿童就不一定关心体育竞赛的成绩。这种动机上的差异会使儿童的行为在两种不同场合下所进行的诚实性测验中表现出差异。另外,教师的影响也显然会在测验的结果中反映出来,如在教师甲办公室说谎的儿童,在教师乙的办公室中就未必说谎。CEIT的设计者在分析研究成果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预料到后人也会强调情境的特殊性。但是,近来人们通过对CEIT的资料进行精细的统计分析,普遍认为这种测验更合适的模式应该包括一种普遍的诚实性因素和一种特殊的境遇成分,这样便可进一步提高测验的信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