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松山自然保护区
1)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松山自然保护区
1.
Bio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松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策略
2.
Forest health assessment in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of Beijing;
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3.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Research of Recreation Development in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2)  Juniperus rigida Nature Reserve
杜松自然保护区
3)  Wenshan nature reserve
文山自然保护区
4)  lushan nature reserve
庐山自然保护区
1.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Reptile Diversity in Lushan Nature Reserve,Jiangxi Province,China;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2.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Amphibian Resources in Lushan Nature Reserve of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3.
Biodiversity and Appraisal on Mammal Resources of Lushan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多样性及评价
5)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藤山自然保护区
1.
Studies on the Diversity of Lianes in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ecial pattern of tourism lan dscape of Te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Yongtai county.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 ,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
6)  Guanshan Nature Reserve
官山自然保护区
1.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Guanshan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
2.
Epiphyllous liverworts from Guanshan Nature Reserve of Jiangxi Province;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3.
Survey of Wild Phoebe bournei Forest in Guanshan Nature Reserve;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补充资料:松山自然保护区

松山自然保护区1989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667公顷。

一、地理位置

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远郊区延庆县境内,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属海坨山的一部。

二、自然概况

全区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比较复杂,多数山地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形成中山山地峡谷,山势险峻陡峭,峰峦连绵起伏。保护区以南为断陷的延庆盆地,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500毫米左右,1500米以上的地带年均温度降至4~5℃,降水量增加到每年600毫米,而山顶的气温只有2℃左右。多变的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特点为动、植物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处于冀北间山盆地和冀西北间山盆地的结合部,是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变迁之影响,植物区系形成三方汇集,南北混杂的过渡性特点。松山地区有维管植物约600多种。1600米以上的中山含华北落叶松的森林植物区系,如落叶松、硕桦、白桦、鹿蹄草、舞鹤草、七瓣莲、京报春等;中山下部的油松、栎、核桃楸、黄檗等则代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东北成分。其中核桃楸、黄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受破坏,野生的已为数不多。区内还有一些热带起源的植物种类,为竹叶子、牛耳草、猕猴桃、金露梅、栾树、荆条、白羊草等。而羊茅、苔草、针茅、棘豆、锦鸡儿等属又反映松山植物区系与欧亚区系的联系。松山因松树多而得名。保护区东半部的松树梁至四道洼一带约有200公顷的天然油松林,很多松树树龄在100年以上,最古老的一株树龄约为350年,胸径80厘米,被称为“松树王”(见下图)。油松林天然更新良好,应作为珍贵的母树种源林和原地保护点加以保护。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的动物区系类似植物区系,也带有与南北混杂的特点。区内有兽类29种,鸟类125种,爬行类10多种,昆虫有900多种。其中豹、斑羚、金雕、勺鸡等1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五、多种类型的生态群落

1.亚高山草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植被为苔草、禾草、杂草类草甸为主,还有石生的红景天群落、百里香群落、金露梅灌丛等错落分布。主要鸟类有石鸡、红隼、红嘴、乌鸦等,还有啮齿类的鼠类和爬行类的腹蛇。稍低海拔(1800~2000米)的林缘草甸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狍子出没的地方。

2.山地落叶阔叶林:1200~1800米的阴坡主要分布着黑桦、白桦为主的次生林,沟谷有核桃楸等组成的杂木林,半阴坡和半阳坡分布着蒙古栎林,靠近山顶还有落叶松与硕桦的混交林。林内栖息动物较多,有狍、青羊、狼、狐等,野猪和金钱豹数量不多。鸟类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山雀、环颈雉等。

3.山地常绿针叶林:海拔1000~1500米的坡地上主要分布着天然油松林。林内动物较少,有啮齿类动物:岩松鼠,还有许多鸟类,如环颈雉、灰喜鹊等。

4.山地落叶灌丛:在低海拔处由于屡遭破坏已无天然林存在,形成大面积的落叶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及红丁香灌丛等。本群落中占优势的动物有环颈雉、柳莺和各种鼠类。主要昆虫有各种蚁类、蝶类、蝗虫等。

5.人工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是人工林分布区,主要为人工油松林。这里由于气候温暖,人为活动频繁,大型动物不多。

6.山间溪流:区内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沟谷溪流常年流水潺潺,形成一个湿生、水生环境。水中分布着毛莨群落,水边有灯芯草等湿生植物,还有喜湿的柳树林和柳灌丛。主要动物有麦穗鱼、水龟、中国林蛙、红颈游蛇等。柳林中栖息着各种鸟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