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tructural entity
结构实体
1.
Attentions in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structural entity;
结构实体质量检验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2.
Combined with general condition of testing structural entity of a certain proje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its implementing method and sphere, mainly discusses the testing method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the thickness of steel bar protection course, checks the testing result, and shows that the project is eligible.
结合具体工程的结构实体检验概况,介绍了结构实体检验的实施方法及范围,着重探讨了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及标准要求,并对其检测结果作了复核,得出该工程的检测合格。
4) entity structure
实体结构
1.
Take the Trojan horse as the subject,systematically carried on the synthetic study to Trojan horse each aspect,according to Trojan horse analysis result and so 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entity structure,produced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which the Trojan hors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and the introduction settled eliminates the method.
以木马为主题,系统地对木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对木马行为特征、实体结构等分析结果,给出了木马防治的综合策略及清除方法。
5) structure body
结构实体
1.
Base on the supervision and test for the thickness of protective coating of steel bar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 body, especially in cast-in-situ beam, several kinds of positions that adverse to testing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sed.
通过对大量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监督检测,特别是现浇梁类构件中几种不利检测位置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检测者在检测时应合理避开该位置,避免这些偶然性因素导致的误判,以使检测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提出对某些不利位置应通过钢筋安装质量的提高及构造要求来得到解决,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以减少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6) entity component
实体构件
1.
The syntax definitions of INSADL s primary modeling elements,including entity component,interaction connector,port,role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configuration,a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concept of network architecture-centric network system development is also put forward.
详细介绍了实体构件、交互连接件、端口、角色及网络体系结构配置等主要建模元素的语法定义,并基于INSADL提出了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开发思想,为面向服务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形式化建模、描述和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2.
The conception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tity components and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are discussed.
提出一种新的软件构件设计方法,引入了实体构件和连接构件的概念,给出了它们的描述形式。
补充资料:《核材料实体保护公约》
《核材料实体保护公约》
The Convention on the Physical Protection of Nuclear Material
《核材料实体保护公约》(The Convention onthe Physiea1Proteetion of Nuelear Material)有关保护核材料安全的国际公约。于198。年3月3日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和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字,1987年2月8日生效。截至1993年底,《公约》共有50个缔约国。 《公约》的主旨是,保护核材料在国际运输中的安全,防止未经政府批准或授权的集团或个人获取、使用或扩散核材料,并在追回和保护丢失或被盗窃的核材料,惩处或引渡被控罪犯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对《公约》范围内的罪犯建立普遍管辖权,防止核武器扩散。 《公约》由序言、正文和两个附件组成,其主要内容是:①缔约国确保在其境内的核材料或装载属于其管辖的船舶或飞机上的核材料,在国际运输中按规定的级别予以保护。②缔约国承诺不输出或输人,亦不准许他国经其陆地、内河航道、机场和海港过境运输核材料,除非取得保证该材料已按规定的级别受到保护。③在核材料被偷盗、抢劫或受到威胁时,缔约国应向任何提出请求的国家提供合作,以追回失落的核材料。④规定了犯罪定义、管辖权,对被指控罪犯的起诉和引渡程序。⑤除对国内使用、储存和运输中的民用核材料所明确作出的承诺外,《公约》不影响缔约国对此种材料的主权权力。⑥缔约国之间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发生争端时,首先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提交仲裁或国际法院裁决。对后两种争端解决程序,公约允许保留。⑦规定了核材料的分类办法,以及相应的实体保护级别。 根据《公约》第十六条的规定,《公约》缔约国于1992年9月29日在维也纳召开《公约》审议会。会议通过的最后声明重申核材料实体保护并为此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公约是适当的,并促请尚未加人《公约》的所有国家加入《公约》。 中国于1989年l月10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递交加人书,并同时声明对《公约》第十七条2款所规定的两种争端解决程序提出保留。《公约》于1989年2月9日对中国生效。(李东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