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菩陀峪定东陵
1)  Putuoyu Dingdong Tomb
菩陀峪定东陵
2)  Puxiangyu Dingdong Tomb
普祥峪定东陵
1.
This dissertation is based on The Puxiangyu Dingdong Tomb and PutuoyuDingdong Tomb.
本文以清代最晚建成而建筑制度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崇宏的普祥峪定东陵和菩陀峪定东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发掘和整理相关样式雷图档及宫廷档案,对这一典型性的清代国家重大建筑工程自选址、设计、施工、管理直到最后验收等完整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力图恢复普祥峪定东陵和菩陀峪定东陵的原始设计理路,还原当时整个工程的设计程序、设计理念以及包括图学方法在内的诸多理论方法,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史研究中有关的空白。
3)  Blind Orebody Prediction
东桐峪
4)  Shangdongyu
上东峪
1.
We have applied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Shangdongyu, and get better achievements.
在上东峪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中成功应用了这一先进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以此为依据,对GPS在流域综合治理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5)  the Eastern Tangyu
东汤峪
1.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geological study on the Eastern Tangyu, the authos mad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features in the area, and special care is taken i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piedmont fault in the region.
 在东汤峪地区已有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地质构造特征,着重分析了山前断裂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史,认为山前断裂经历了挤压和拉张交替作用的多期(次)活动过程;并探讨了该区温泉的构造控制因素,认为东汤峪温泉主要由区内山前断裂所控制。
6)  the Dong Ling Tombs
东陵
补充资料:菩陀山
菩陀山
菩陀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迦。在浙江普陀县。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迦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逆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元「补陀洛迦山传」仅 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未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蓬。

主要寺院有:(1)普济寺。为普陀最大的寺院。传为真歇禅师初住之寺,后有慧辉、普济、怀信;祖铭等相继主持,几经兴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救建圆通宝殿并赐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又救建佛殿,三十八年重修大殿,赐寺额"普济群灵",改名普济祥寺。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1731)奉救重建,有殿阁堂底200余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2)法雨寺。明万历八年大智真融创建,名海潮庙。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兴修大殿等,赐额"天花法雨",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续有兴建,现存殿字245间。(3)慧济寺。亦称佛顶山寺。明初僧慧圆结茅山顶,创立慧济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底为寺,名慧济寺。全寺有四殿、七宫、六楼,与普济、法雨并称为普陀三大寺。此外尚有洪筏堂、锡膀堂、药师庵、澄心庵、息来庵、三圣庵、文昌阁及妙峰庵、悦芩庵、鹤鸣庵、大乘庵、长乐庵、长生庵、双泉庵、常明庵、逸云庵、伴云庵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