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辨识框架
1)  Discernment Frame
辨识框架
2)  identification frame
辨识框
1.
When applied evidential theory to aggregate the information from multi-sensors (multi-knowl edge sources),the identification frame(the hypothesis or statement space)is to be defined as a finite set of some exhaustive and mutually incompatible statements.
证据理论应用于多传感器(知识源)的信息综合时,辨识框(假设或命题空间)初始定义为有穷个穷举的不相容命题的集合。
3)  Intellectual Framework
智识框架
4)  knowledge framework
知识框架
1.
The focus is especially laid on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argeting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特别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提出了该专业人才的知识框架体
2.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bridge object in long range IR image, a new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knowledge framework is put forward.
针对远距红外图像中桥梁目标的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框架的桥梁目标识别算法 。
3.
In addition,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framework is utilized to guide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构主义写作教学的理论背景和思想观点,认为写作是一个意义建构和语言编码的过程,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评判性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Mohan的"知识框架"概念来指导建构主义的写作过程;最后就知识框架与建构主义写作教学的结合进行了相关思考。
5)  frame knowledge
框架知识
1.
From the view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ES and the expression way for the frame knowledge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cretization of the 3D model face and reas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cretization meshwork model.
论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专家系统的重构模型和知识库的框架知识表示形式,在此基础上主要讨论了三维实体表面的离散化以及基于离散网络模型的推理算法,最后结合开放图形连接库OpenGL技术开发了一套矿床三维模型仿真系统。
2.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presents the expression of building the repository for the frame knowledge, and provides.
本文介绍了实现该重建策略的专家系统 ,给出了知识库中的框架知识表示形式 ,并为识别对象提供了相应的框架知识表达方式 。
6)  knowledge frame
知识框架
1.
The knowledge frame and linkup of the chapter of in-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一章的知识框架和衔接
2.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y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s Design Knowledge Frame;
生态建筑设计知识框架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补充资料:闭环系统辨识
      在闭环条件下确定开环系统(或正向通道)的动态特性。一般的系统辨识方法都是针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对于闭环控制系统的辨识,主要是指根据闭环操作所得到的数据,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辨识和如何辨识系统的正向通道参数的问题。稳定的闭环系统对于不同反馈作用的输入信号可能有几乎相同的输出信号,因此闭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比开环的少。这给辨识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在开环系统中,输入和输出所受到的干扰是互相独立的;而在闭环系统中,由于反馈的作用,输入总是与输出噪声相关的,这就给辨识带来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不能辨识。对于闭环系统,在很多情况下不允许把反馈断开后再对正向通道进行辨识。因为切断反馈,系统便成为开环而不稳定,甚至出现危险(例如一些化工系统就是这样)。有时为了高产、优质和保密等原因也必须保留反馈。还有很多系统,反馈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根本不能消除,例如社会、经济和生物等系统。
  
  图1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其中w是设定值干扰,u和y分别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它们都是可以测量的,ε1和ε2分别是正向通道和反馈回路的噪声,GS和GR分别是系统开环的和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G1和G2分别是正向通道和反馈回路噪声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辨识就是用 w、u和y的测量值来确定系统开环的传递函数GS。用一般的系统辨识方法,通过w和y的测量值可以对整个闭环系统进行辨识而得到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u和y的测量值得到的开环传递函数GS误差比较大,因为这时输入u和噪声ε1不是统计独立的,而独立性是无偏估计(见参数估计)的充分条件。当w=0和ε2 =0时,图1变为图2,对于这样的闭环系统,用u和y的测量值不能得到真实的开环系统传递函数GS,而只能得到GS的一个估计:。  闭环系统辨识的关键是保证输入u与噪声的统计独立性和保证GS的唯一性。70年代中期以来闭环系统辨识取得一些重要的结果:①在有反馈噪声的情况下,如果ε1和ε2统计独立,则用u和y的测量值可以辨识出GS与GR;如果ε1和ε2不是统计独立的,则GS和GR 没有唯一解。②在没有反馈噪声的情况下,如果GR已知,w≠0,而且w与ε1统计独立,则由u和y的测量值可以得到 GS的正确解;如果w =0(图2),则在一定条件下,闭环系统也是可辨识的。
  
  参考书目
   哥德温、潘恩著,张永光、袁震东译:《动态系统辨识: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G. C. Goodwin and R. L. Payne, Dynamic System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cademic Press, 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