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museum

中国博物馆
1.
Chinese museum enterprise wa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ociety s modernization.

直到1905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完整的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诞生,才开始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篇章。
2.
When taking a wide view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useum, from the NanTong museum that founded Chinese museum business, to the China republic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hat was first started by the nation, and to more than 2000 mu.
纵观我国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从开创中国博物馆事业之先河的南通博物苑、到第一个由国家开办的中华民国历史博物馆、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000多家博物馆。
3.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hinese Museum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he museum also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museum exhibition Chen has a different concept of the display and display methods, showing a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term changes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变化,博物馆的发展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展陈有着不同的展示观念与展示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变化。
2)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中国国家博物馆
1.
Strengthe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
2.
Protective Confined Demolition Technology of the Strengthening and Rebuilding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固改造工程保护性拆除施工
3) China National Film Museum

中国电影博物馆
1.
China National Film Museum;

中国电影博物馆设计回顾
4) China Paper-making Museum

中国造纸博物馆
1.
Based on the practical design of China Paper- making Museum, the authors express their design philosophy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 func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结合中国造纸博物馆的设计实践,从主题、功能、整体三个方面阐明了作者的设计观。
5) Folklore museum in China

中国民俗博物馆
1.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lklore Museum in China,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principles of tourism devel- opment on the basis of heritage Economics.
本文从遗产经济学视角出发,依据其原理,通过对目前国内多数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为中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原则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6) Chinese rural museum

中国农村博物馆
1.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Chinese rural museum",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farming tools" and presents a blueprint for the "digital rural museum" which will be constructed in near future.
阐述了建设“中国农村博物馆”的意义,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农具陈列室”的建设现状,并对即将实施建设的“数字化农村博物馆”提出了构想和规划。
补充资料:中国博物馆
中国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史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创建始自 19 世纪下半叶,它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近代工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紧密相联。1868年,法国教士 P·厄德首先在上海建立徐家汇博物院,主要收藏植物标本,不公开开放。嗣后,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等先后在上海、济南、成都、旅顺、哈尔滨等地建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掠夺中国资源或藉以奴化中国人民的思想。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筹建的南通博物苑。1911年辛亥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活跃,也推动了中华民国政府在北京、天津、太原、南昌、沈阳、开封、南京、兰州、杭州、广州等地创办了一批博物馆。1925年中国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博物馆曾有过比较显著的发展期。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全国共有博物馆77个,美术馆56个,古物保存所98个。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博物馆遭受严重摧残,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几年,中国博物馆事业仍陷于困顿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全国只留下博物馆2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50年代,新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馆及一批省级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性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中国博物馆数量由50年代初的24个猛增到50年代末的 480个,形成了中国博物馆史上又一个显著的发展期。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博物馆大批关闭,馆藏文物和标本受到严重毁坏,博物馆事业遭受巨大损失。进入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产生历史转折,社会博物馆意识极大增强,博物馆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博物馆管理水平突出提高,博物馆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到1988年末,仅文化系统博物馆就达903 个,加上非文化系统的博物馆总计已近千个,中国博物馆事业初具规模。
性质和任务 中国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在一个半世纪内迭有发展变化。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数量和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中国博物馆仅有24个,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40多年来,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40多倍,而且初步改变了分布不合理状态,全国各地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博物馆,广东、江苏、陕西、江西等省还在每个地、市建立了博物馆,其分布情况如下表:
北京1949年只有 3个博物馆,到1988年,已拥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定陵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猿人展览馆等专门性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宋庆龄同志故居、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纪念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共33个,极大地改变了首都博物馆事业的面貌。
陕西省西安是11个王朝的故都,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博物馆还是个空白。1988 年,该省已拥有陕西省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咸阳博物馆、宝鸡市博物馆、临潼县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等藏品和展品均极丰富而珍贵的博物馆,还建有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一批纪念性博物馆。
体系和种类 到1988年底,中国文化系统 903个博物馆中,综合性博物馆为541个,专门性博物馆为156个,纪念性博物馆为 206个。这些博物馆,加上非文化系统的博物馆,组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近代革命历史的博物馆体系,并正在形成自然历史类和专业类博物馆体系。
专门性古代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古代史陈列,分别反映中国通史、断代史、地方史和专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从 17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止,系统、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另外,从周口店龙骨山40~50万年前北京猿人生活遗址到西安半坡5000~6000年前先民生活的原始村落遗址;从河南安阳的殷墟到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从陕西省博物馆的周、秦、汉、隋、唐历史文物陈列到河南开封市博物馆的宋史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史迹原状陈列到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等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历史风貌。
专门性革命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革命史陈列,分别反映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或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革命斗争历史。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军事史;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山西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直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形成了一个中国革命史迹网。
自然历史博物馆体系正在中国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重庆等地的自然博物馆和各地综合性博物馆的自然部分,通过标本、化石的陈列,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
专业博物馆也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共有古墓葬、古人类、古铜矿、古天文、古钟、古船、地质、石油、煤炭、军事、航空、航海、农业、科技、盐业史、海外交通史、窄轨铁路史、人类学、民族学、华侨、地主庄园、戏剧、民俗、洞穴、恐龙、陶瓷、琉璃、纺织、丝绸、刺绣、手工造纸、民间工艺、碑刻、石刻艺术、汉画像、县衙、监狱、中药、医史、茶史、邮票、体育和长城等40多个种类。虽然中国专业博物馆还很少,水平也较低,但这类博物馆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体系。
藏品 1988年末,中国文化系统博物馆共有藏品766 万件,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的200万件增加2.8倍。
全国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总计近100 万件,包括名画、书法、碑刻、碑帖、印玺、瓷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器、金银器、丝织刺绣品、文房四宝以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明清两朝帝后生活用具、皇朝典章制度文物和外国钟表等。藏品在30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有:天津自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3个;藏品在10~30万件的博物馆有:河北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12个。中国许多出土著名文物,如: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玉石青铜器、战国蔡虞墓出土文物、随县出土战国编钟、江陵汉墓出土丝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银雀山出土竹简、嘉峪关出土竹木简牍、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丹徒出土唐代金银器和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等,都被妥善地保存在各地博物馆中。文物征集和接受捐赠也是中国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故宫博物院1949~1986年征集文物达21万件,先后共有 300余位爱国收藏家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献。
中国博物馆对数以百万计的藏品管理严格。198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1986、1987两年文化部先后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对馆藏文物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分级、编目、建档和库房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上海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已开始试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藏品和资料。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通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发的《关于办理盗窃、盗挖、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文物的安全起了极大的保障作用。为了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各博物馆在建立、健全保管制度的同时,普遍加强了安全技术防护工作。国家还积极开展藏品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如:碳14、热释光测定器物年代、软 X光探伤、红外线照相、激光全息照相、竹木漆器化学脱水、金属化学除锈、高分子材料粘接等技术,已用于文物保养、鉴定、修复、复制。
陈列展览 1988年中国文化系统博物馆共有基本陈列1440个,举办临时展览1798个,吸引观众1.06亿人次。
中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求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许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经过调整、充实、修改,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 和"陶瓷馆"在改造后,将民族风格和现代化的设施结合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高的水平;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分别建成当代世界水平的全景画馆和半景画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尊重历史,把原来主要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军民抗日战争史,扩展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抗战史;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陈列室内安装了电子计算机声控录像电视,新建了播放孙中山生前珍贵历史纪录片的录像厅;上海鲁迅纪念馆对基本陈列破除"主题先行"的思想方法,以历史原貌表现了鲁迅的伟大,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与鲁迅有关的中国历史人物。基本陈列作为博物馆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由于陈列水平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临时展览是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一种形式。它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扩大博物馆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的侵略罪行展览",17天内接待观众 9万人;故宫博物院前后与10个地方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清代帝后生活文物展览",观众总计达到 200万人次;北京定陵博物馆组织的出土文物巡回展览,半年内赢得南方 4个城市的80万观众;陕西秦俑坑兵马俑展览、湖南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江西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展览、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展览、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览和日寇侵华罪行展览等,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同时期,中国博物馆还组织 100余批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临时展览,到世界25个国家(地区)展出,接待观众5000万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中国古代珍宝展览、故宫珍宝展览、秦俑坑出土文物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明清书画展览和中国古代青铜器展览等,都受到展出国家人民的欢迎,加深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了解。
群众教育 群众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十分强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许多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学、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不断创新。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中学历史教员举办文物知识讲座,编辑出版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地区博物馆举办电视博物馆知识竞赛;苏州博物馆组织"历史访古夏令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开办上海到嘉兴南湖党的诞生地系列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为教学和观众服务的咨询活动。这些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活跃的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使中国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科学研究 中国博物馆的藏品搜集保管工作、陈列展览工作和群众教育工作,都强调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为博物馆自身业务活动需要服务,还为社会上生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提供科研资料。
中国博物馆科研工作者长期来在金文、甲骨、历史、考古、青铜器、陶瓷、书画、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地学、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博物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
反映博物馆科研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50~60年代中期,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础》等苏联和东欧国家博物馆工作和博物馆学的专著和文章,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学专著《博物馆学概论》等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文化大革命"时期,博物馆研究编辑出版工作完全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才日趋活跃。此后,出版了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翻译出版了日本的《博物馆概论》和英国的《八十年代的博物馆》;出版了中国学者编写的《博物馆学新编》、《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国博物馆指南》、《博物馆纵横》等专著;还与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国博物馆丛书》。许多博物馆出版了反映本馆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以及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学会,还都有自己的会刊。1979~1988年全国发表博物馆学论文超过2000篇。
管理体制 中国博物馆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而是采用谁创办谁管理的办法。各系统各部门所创办的博物馆,分别由各部门管理。但是,文化部门统一管理的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绝大多数,并由国家文物局进行统一管理。1988年末,中国文化部门管理全国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等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以及部分历史博物馆共 903个,约占中国博物馆总数的90%。其余博物馆分别由科学部门、教育部门、军事部门和各有关专业部门管理。中国博物馆还根据规模大小等条件,划分为国家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馆、地(市)级馆和县(区)级馆四级,由有关部门分级管理。国家文物局的职责是:对全国所有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制订和颁布有关博物馆的方针、政策、条例、规定等法令、法规,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培训专业人员;协调发展规划。
中国博物馆事业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现有博物馆从规模、种类、数量和管理水平上都同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不相称,但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网必将建成。
简史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创建始自 19 世纪下半叶,它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近代工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兴起紧密相联。1868年,法国教士 P·厄德首先在上海建立徐家汇博物院,主要收藏植物标本,不公开开放。嗣后,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等先后在上海、济南、成都、旅顺、哈尔滨等地建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掠夺中国资源或藉以奴化中国人民的思想。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筹建的南通博物苑。1911年辛亥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活跃,也推动了中华民国政府在北京、天津、太原、南昌、沈阳、开封、南京、兰州、杭州、广州等地创办了一批博物馆。1925年中国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博物馆曾有过比较显著的发展期。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全国共有博物馆77个,美术馆56个,古物保存所98个。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博物馆遭受严重摧残,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几年,中国博物馆事业仍陷于困顿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全国只留下博物馆2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50年代,新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馆及一批省级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性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中国博物馆数量由50年代初的24个猛增到50年代末的 480个,形成了中国博物馆史上又一个显著的发展期。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博物馆大批关闭,馆藏文物和标本受到严重毁坏,博物馆事业遭受巨大损失。进入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产生历史转折,社会博物馆意识极大增强,博物馆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博物馆管理水平突出提高,博物馆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到1988年末,仅文化系统博物馆就达903 个,加上非文化系统的博物馆总计已近千个,中国博物馆事业初具规模。
性质和任务 中国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在一个半世纪内迭有发展变化。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数量和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中国博物馆仅有24个,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40多年来,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40多倍,而且初步改变了分布不合理状态,全国各地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博物馆,广东、江苏、陕西、江西等省还在每个地、市建立了博物馆,其分布情况如下表:
北京1949年只有 3个博物馆,到1988年,已拥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定陵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猿人展览馆等专门性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宋庆龄同志故居、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纪念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共33个,极大地改变了首都博物馆事业的面貌。
陕西省西安是11个王朝的故都,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博物馆还是个空白。1988 年,该省已拥有陕西省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咸阳博物馆、宝鸡市博物馆、临潼县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等藏品和展品均极丰富而珍贵的博物馆,还建有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一批纪念性博物馆。
体系和种类 到1988年底,中国文化系统 903个博物馆中,综合性博物馆为541个,专门性博物馆为156个,纪念性博物馆为 206个。这些博物馆,加上非文化系统的博物馆,组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近代革命历史的博物馆体系,并正在形成自然历史类和专业类博物馆体系。
专门性古代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古代史陈列,分别反映中国通史、断代史、地方史和专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从 17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止,系统、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另外,从周口店龙骨山40~50万年前北京猿人生活遗址到西安半坡5000~6000年前先民生活的原始村落遗址;从河南安阳的殷墟到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从陕西省博物馆的周、秦、汉、隋、唐历史文物陈列到河南开封市博物馆的宋史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史迹原状陈列到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等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历史风貌。
专门性革命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革命史陈列,分别反映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或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革命斗争历史。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军事史;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山西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直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形成了一个中国革命史迹网。
自然历史博物馆体系正在中国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重庆等地的自然博物馆和各地综合性博物馆的自然部分,通过标本、化石的陈列,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
专业博物馆也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共有古墓葬、古人类、古铜矿、古天文、古钟、古船、地质、石油、煤炭、军事、航空、航海、农业、科技、盐业史、海外交通史、窄轨铁路史、人类学、民族学、华侨、地主庄园、戏剧、民俗、洞穴、恐龙、陶瓷、琉璃、纺织、丝绸、刺绣、手工造纸、民间工艺、碑刻、石刻艺术、汉画像、县衙、监狱、中药、医史、茶史、邮票、体育和长城等40多个种类。虽然中国专业博物馆还很少,水平也较低,但这类博物馆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体系。
藏品 1988年末,中国文化系统博物馆共有藏品766 万件,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的200万件增加2.8倍。
全国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总计近100 万件,包括名画、书法、碑刻、碑帖、印玺、瓷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器、金银器、丝织刺绣品、文房四宝以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明清两朝帝后生活用具、皇朝典章制度文物和外国钟表等。藏品在30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有:天津自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3个;藏品在10~30万件的博物馆有:河北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馆12个。中国许多出土著名文物,如: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玉石青铜器、战国蔡虞墓出土文物、随县出土战国编钟、江陵汉墓出土丝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银雀山出土竹简、嘉峪关出土竹木简牍、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丹徒出土唐代金银器和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等,都被妥善地保存在各地博物馆中。文物征集和接受捐赠也是中国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故宫博物院1949~1986年征集文物达21万件,先后共有 300余位爱国收藏家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献。
中国博物馆对数以百万计的藏品管理严格。198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1986、1987两年文化部先后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对馆藏文物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分级、编目、建档和库房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上海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已开始试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藏品和资料。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通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发的《关于办理盗窃、盗挖、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文物的安全起了极大的保障作用。为了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各博物馆在建立、健全保管制度的同时,普遍加强了安全技术防护工作。国家还积极开展藏品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如:碳14、热释光测定器物年代、软 X光探伤、红外线照相、激光全息照相、竹木漆器化学脱水、金属化学除锈、高分子材料粘接等技术,已用于文物保养、鉴定、修复、复制。
陈列展览 1988年中国文化系统博物馆共有基本陈列1440个,举办临时展览1798个,吸引观众1.06亿人次。
中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求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许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经过调整、充实、修改,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 和"陶瓷馆"在改造后,将民族风格和现代化的设施结合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高的水平;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分别建成当代世界水平的全景画馆和半景画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尊重历史,把原来主要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军民抗日战争史,扩展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抗战史;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陈列室内安装了电子计算机声控录像电视,新建了播放孙中山生前珍贵历史纪录片的录像厅;上海鲁迅纪念馆对基本陈列破除"主题先行"的思想方法,以历史原貌表现了鲁迅的伟大,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与鲁迅有关的中国历史人物。基本陈列作为博物馆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由于陈列水平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临时展览是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一种形式。它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扩大博物馆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的侵略罪行展览",17天内接待观众 9万人;故宫博物院前后与10个地方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清代帝后生活文物展览",观众总计达到 200万人次;北京定陵博物馆组织的出土文物巡回展览,半年内赢得南方 4个城市的80万观众;陕西秦俑坑兵马俑展览、湖南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江西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展览、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展览、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览和日寇侵华罪行展览等,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同时期,中国博物馆还组织 100余批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临时展览,到世界25个国家(地区)展出,接待观众5000万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中国古代珍宝展览、故宫珍宝展览、秦俑坑出土文物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明清书画展览和中国古代青铜器展览等,都受到展出国家人民的欢迎,加深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了解。
群众教育 群众教育工作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中国博物馆十分强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许多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学、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不断创新。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中学历史教员举办文物知识讲座,编辑出版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地区博物馆举办电视博物馆知识竞赛;苏州博物馆组织"历史访古夏令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纪念馆开办上海到嘉兴南湖党的诞生地系列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为教学和观众服务的咨询活动。这些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活跃的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使中国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科学研究 中国博物馆的藏品搜集保管工作、陈列展览工作和群众教育工作,都强调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不仅为博物馆自身业务活动需要服务,还为社会上生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提供科研资料。
中国博物馆科研工作者长期来在金文、甲骨、历史、考古、青铜器、陶瓷、书画、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地学、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博物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
反映博物馆科研成果的编辑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50~60年代中期,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础》等苏联和东欧国家博物馆工作和博物馆学的专著和文章,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学专著《博物馆学概论》等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文化大革命"时期,博物馆研究编辑出版工作完全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才日趋活跃。此后,出版了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翻译出版了日本的《博物馆概论》和英国的《八十年代的博物馆》;出版了中国学者编写的《博物馆学新编》、《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国博物馆指南》、《博物馆纵横》等专著;还与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国博物馆丛书》。许多博物馆出版了反映本馆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以及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学会,还都有自己的会刊。1979~1988年全国发表博物馆学论文超过2000篇。
管理体制 中国博物馆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而是采用谁创办谁管理的办法。各系统各部门所创办的博物馆,分别由各部门管理。但是,文化部门统一管理的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绝大多数,并由国家文物局进行统一管理。1988年末,中国文化部门管理全国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等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以及部分历史博物馆共 903个,约占中国博物馆总数的90%。其余博物馆分别由科学部门、教育部门、军事部门和各有关专业部门管理。中国博物馆还根据规模大小等条件,划分为国家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馆、地(市)级馆和县(区)级馆四级,由有关部门分级管理。国家文物局的职责是:对全国所有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制订和颁布有关博物馆的方针、政策、条例、规定等法令、法规,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培训专业人员;协调发展规划。
中国博物馆事业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现有博物馆从规模、种类、数量和管理水平上都同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大国不相称,但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网必将建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