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双重结盟
1)  dual alignment
双重结盟
2)  binary structure
双重结构
1.
In the formal aspect,binary structure and intertexuality are used to show the multiple and dialogic na-ture of the trilogy.
以文化研究为切入口,旨在揭示洛奇在"校园三部曲"中所体现的多元文化融合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双重结构和互文手法的运用使三部曲充满了多元性和对话性,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题,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  dual structure
双重结构
1.
The system of legal act has been set up in modern civil law which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private law,and in which the dual structure of legal act has been created also.
现代民法创设了法律行为制度来具体体现这一原则,产生了法律行为的双重结构。
2.
The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art and structure of the book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arration,dual structure and the double theme.
《呼啸山庄》是一部永具神奇魅力的文学瑰宝,本文试从叙事方式、双重结构和双重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艺术结构,再次欣赏《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魅力。
3.
The reader groups are a sort of dual structure which consist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
4)  Double structure
双重结构
1.
The analysis of valid claims and double structure of an utterance in Universal Pragmatic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a basic analytic unit for this problem,it is insightful into understanding and choosing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process.
普遍语用学对言说的有效性主张和双重结构分析可以为该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合理的分析单位,对于翻译过程中如何理解与选择表达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  double results
双重结果
1.
The denomination of "objective exceeding factors" is unreasonable;The division of "double results" has made "objective exceeding factors" which regard injury results as contents inevitably fall into the slough of "double debts".
以危害结果为内容的“客观的超过要素”的犯罪都是过失犯罪,以行为的程度、次数等要素为内容的“客观的超过要素”可以借鉴客观的处罚条件理论,“客观的超过要素”的名称也不合理;“双重结果”的划分导致以危害结果为内容的“客观的超过要素”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双重罪过”的泥潭;提倡者对以危害结果为内容的“客观的超过要素”的罪过形式有误解,使人产生“客观的超过要素”与客观责任相联系的疑问,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做出说明。
6)  Double ending
双重结局
补充资料:不结盟国家会议
      正式名称为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0世纪60年代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非集团原则的不结盟国家所举行的首脑会议。
  
  背景、成立经过和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为亚非国家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树立了典范。1960年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宣告独立。殖民体系最后崩溃成为历史趋势。同时,超级大国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争夺加剧,对这些地区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一些中小国家,尤其是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大国的控制,不被卷入对立双方的冲突,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反帝、反殖、反种族主义,捍卫民族独立,走和平、中立、非集团、不结盟的道路。在J.B.铁托、纳赛尔、苏加诺和J.尼赫鲁、K.恩克鲁玛等的积极倡导下,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5国发起,于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会上规定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条件为:①它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它最少应当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②它应当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它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④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签订的双边联盟的成员国家。⑤它的国家领土上不应当有在它同意下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9月1~6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1届不结盟国家会议。出席会议的有25个不结盟国家和 3个观察员国的代表。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体现了与会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鲜明立场。第 2届会议于1964年10月5~10日在开罗召开,通过《和平与国际合作纲领》等文件。第 3届会议于1970年9月8~10日在卢萨卡召开,通过《卢萨卡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的宣言》等文件。1973年9月5~9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第4届会议,通过《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文件,并决定成立不结盟国家协调局。1976年8月16~19日,在科伦坡举行第5届会议,通过《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等文件。1979年9月3~7日第6届会议在哈瓦那举行,通过《最后宣言》等文件。1983年3月7~12日,在新德里举行第7届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1个正式成员国(或组织),会议通过《新德里文件》、《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等文件(见彩图)。在历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前,均召开不结盟国家外交部长会议,为首脑会议做准备工作。首脑会议下设机构有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不定期地单独举行会议。
  
  意义  不结盟国家坚持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外国侵略、占领、控制、干涉和霸权的立场,捍卫国家政治和经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以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成为国际上一支具有广泛基础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不结盟国家约占联合国成员的 2/3。不结盟国家协调局成员国驻联合国代表还组成协调委员会,负责在联大和安理会会议期间协调不结盟国家的立场,制订共同政策。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