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ndke
汉特克
1.
Intertextuality as principle of structure ——A study on the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ke s Der kurze Brief zum langen Abschied and traditional text;
“互文性”作为结构原则——彼得·汉特克的小说《为了长久告别的短信》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研究
2) hectorite
['hektə,rait]
汉克特石
3) Peter Handke (1942~ )
汉特克,P.
4) Hartree-Fock-Roothaan equation
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程
5) Krebs-Henseleit cycle
克雷布斯-汉斯莱特循环
6) McLuhan
麦克卢汉
1.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McLuhan s Phenomenological Intuition on the Universal Medium;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对媒介本质的现象学直观
2.
Intuition on Medium——Phenomenological Method of McLuhan 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
3.
The Status and Contribution of Mcluhan in the Research of Mass-Communication Media;
麦克卢汉在大众传播媒介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资料:汉特克
| 汉特克(1942~ ) Handke,Peter 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生于格里芬。1961年,入格拉茨大学攻读法律,读书期间参加格拉茨文艺团体城市公园论坛活动。1965年辍学,专事文学创作。他是以反叛者的姿态进入文坛的,在60年代以“反戏剧”和“反小说”猛烈地冲击文艺界。1966年发表的《骂观众》是他的成名作,剧本既没有情节也没有人物和对话,只有4个说话的人在没有布景的舞台上大谈戏剧观和辱骂观众。《卡斯帕尔》是他的影响最大的一部戏剧,主题是现代舆论对人的思维的控制。70年代他相继创作了《随想曲》、《驰骋在博登湖上》、《无理性的人都死光了》,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各种行为和各种说话联在一起,表现社会的异化和人的异化。70年代之后他主要创作小说、散文,1990年他的剧本《问题的游戏,或者前往梭仑的旅行》在维也纳上演。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