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标杆管理理论
1)  Benchmarking Theory
标杆管理理论
2)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theory
标杆理论
3)  benchmark [英]['bentʃmɑ:k]  [美]['bɛntʃ'mɑrk]
标杆管理
1.
The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 in energy-saving at enterprise;
标杆管理在企业节能中的应用
2.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aning of benchmark manage.
介绍了标杆管理的含义,分析了武钢采用标杆管理方法降低能耗的必要性,介绍了“十五”以来武钢运用标杆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做法:收集资料,确定节能标杆企业;分析能耗指标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实施能耗指标赶超措施。
3.
Associated with the practice of benchmark application at steelmaking plant of GISE,the characteristic and action of benchmark were analyzed,and the effect of benchmark was represented.
结合广钢股份炼钢总厂推行标杆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标杆管理的特点,阐述了标杆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作用。
4)  Benchmarking
标杆管理
1.
Benchmark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标杆管理在高校中的运用
2.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ing in Enterprise;
企业标杆管理的应用探讨
3.
Study on Cost Management i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Based on Benchmarking;
基于标杆管理的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5)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标杆管理
1.
Based on the mentioned consideration,this paper applies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theory to briefly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circle economy.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应用标杆管理思想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benchmarking management,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n library,and points out the implementing steps of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n library and som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介绍了标杆管理的由来与含义,阐述了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的意义,指出了标杆管理在图书馆的实施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6)  benchmarking
标杆管理法
1.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ing?house of quality and balanced scorecard method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expecting to help enterprise evalu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
本文简要介绍了知识管理效果评价的传统方法,以及标杆管理法、质量屋法和平衡记分卡法,在知识管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希望有助于企业对其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价。
补充资料: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
  theories of management

  源也很早。据古代文献记载,希伯来的领袖摩西曾制订法令,昭告民众;建立等级,委任管理人,实行分级管理,自己只管理最重要的政务。19世纪生于英国,移居美国的麦卡勒姆(D.Maeallum,x815一1878年)提出一套建立铁路管理制度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责任、检查、报告等,并且设计出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图表,标明各类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后,普尔(H.V.Poor,1812一1905年)又提出运输管理的三条原则:即完善的组织、通讯联系和资料的系统保存和利用,为企业实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打下了理论基础。 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的。西方一般认为,以美国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F.W.Taylor,1856一1915年)189巨年发表的《计件工资制度》和1903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近代企业管理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泰罗的管理理论通常称为“科学管理”。他的管理方法通常称为“泰罗制”。列宁在分析和评价这种制度的时候指出:“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发明—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关于管理具有二重性的学说,同样适用于其他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与泰罗同时期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H.Fayal,1841一1925年)和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M.、V亡ber,1864一1920年)等人着重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职能等方面研究管理问题,提出一些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通常称为“组织理论”。泰罗、韦伯等人的管理理论,通称为“古典学派管理理论”,基本上是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了多种流派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企业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应把企业放在与其相关的诸系统中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借以改善企业管理)、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程序,改善决策即意味着改善管理)、社会一技术系统学派(强调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条件理论学派(强调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信息中心学派(强调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管理领域)、数理学派(重视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型及其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其他学派。目前,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诸管理学派的理论,一般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以区别于“古典学派管理理论”。 发端于“霍桑实验”的“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理论”,截然不同于泰罗的古典管理理论;与一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诸学派比较,也有其独特之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