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意识形式
1)  Unconscious Forms
无意识形式
1.
The Research of Displacement and Condensation in All Kinds of Unconscious Forms;
移置和凝缩机制在诸种无意识形式中的研究
2)  ideological form
意识形式
1.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not in correspondence with "material state",nor does it refer to a branch or a sub-type of social ideological form.
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概念,不是与“物质形态”相对应的,也不是表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一个分支或种类。
3)  ideologicalform
意识形态的形式
4)  unconsciousness (conscioushess)
无意识(意识)
5)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社会意识形式
1.
The orientation of literature is that literature is a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that is possessed of the attributes of ideology.
文学的定位和本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文学的定位是:文学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2.
The three important concepts of the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form, are distinctive in Marx s original texts and in Chinese authoritative translations.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
6)  formal ideology
正式意识形态
1.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formal ideology" and "informal ideology" and taking US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erts its efforts on disclosing the features of informal ide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ideology and informal ideolog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无意识
无意识
unconscious
    没有意识到或虽曾有意识却又丧失的情况。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出其存在。
   无意识起初是由哲学家提出来的,后来,它才逐渐吸引了心理学家尔后是神经生理学家的广泛兴趣。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 G.W.von莱布尼兹认为,在伴随有较明显意识观念的觉醒状态时还存在有像睡眠或消失的观念的“微觉”,即未被统觉的知觉,不能被有意识地知觉到,它不能被有意识地知觉到。19世纪早期联想主义心理学家J.F.赫尔巴特提出意识阈限的概念,认为阈限下的那些观念是无意识的。当一个观念上升到可以觉察的意识水平时,就是莱布尼兹所说的被统觉了。20世纪初,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把对无意识的研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生物本能的作用,意识是人类理智的作用。无意识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无意识冲动总是力求得到满足而上升到意识领域。意识则为无意识的需要服务。由于社会力量相对强大,意识的调节往往表现为对无意识冲动的压抑。但受压抑的冲动并没有消失,而仍潜伏在无意识的深层中。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无意识和意识一样,都是心理现象的特性,是心理反映的能力。它以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又可转化为意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