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th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伦理美育教育
3) virtue ethical education

美德性伦理教育
1.
The possibility of virtue ethical education contains two problems.

美德性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么;第二,德育对象为什么需要接受美德教育。
5) virtue ethics

美德伦理
1.
The Unity of Rule and Virtue ——A Critique of a Supposed Parallel between Confucian Ethics and Virtue Ethics;
美德与规则的统一——兼评儒家伦理是美德伦理的观点
2.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virtue ethics and the people s happiness.
和谐社会建设与美德伦理、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6) Ethics beauty

伦理美
补充资料:《淮南子》中美育心理学思想
《淮南子》中美育心理学思想
psychological thought o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Huai Nan Zi
《淮南子》中美育心理学思想(psy-ehologiea]thought on aesthetie edueationin Huai Na。2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一前122年)及其门人的著作。因作者多受道家思想影响,有些美学观点非常玄虚,不易理解,但有些审美教育观点仍有可取之处。如关于美丑问题,《淮南子》认为美丑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不因人的主观好恶而改变其性质。《淮南子·说山训》举例说:“碗琐之玉,在污泥之中,虽廉者不释:弊革颤甄,在甄茵之上,虽贪者不搏。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这是用以物喻人的对比手法表述美学思想,其意是以美玉代表品德高尚的人,或心灵美的人。而以弊草散甄比喻卑鄙小人。品德高尚的人,就是一时受到侮辱,世人也不会轻贱他;反之,丑恶的小人,即使一时得宠,也不能受到世人的尊重。这样的美丑观点,明显是为了教育人保持高尚的品德。又如作者认识到,如果主体的行为和所具备的条件有变化,也会影响别人对他的审美评价。《淮南子·修务训》举例说:“毛始西施是天下美人,如果使她口衔腐鼠,身披刺猜皮、穿豹子裘,腰带死蛇,就是贫贱的人在她面前经过,也要掩鼻斜视瞧不起她。”作者以美人之美,比喻人的心灵美或品德美,是内在的美、美的本质;以衣著比喻表现于外的文饰。如果质文相称,就如心灵美与言行美内外-致。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内美外丑,也有损于美人的形象。《淮南子》关于内质外文的美育心理学思想,也表现在论歌唱和绘画方面:唱歌,只有抒发情感意志的心声才能形成美妙的歌声,故“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乐教才有可能;画人物,只是形象逼真不算美,必须把人物的情感、意志表现出来,所谓“神似”才有感染力,作为学习的榜样,才能起到美育作用。 (匝亚}撰甘欣然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