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yaskovsky
米亚斯科夫斯基
1.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ymphony Works of Myaskovsky;
摭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
2) 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
斯托科夫斯基,L.
3) Tchaikovsky
[英][tʃai'kɔfski] [美][tʃaɪ'kɔfskɪ]
柴科夫斯基
1.
Analysis of Tchaikovsky s Symphony Manfred;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曼弗雷德》解读
2.
The Creative Thinking in Tchaikovsky s Symphony No.4;
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创造性思维
3.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by Tchaikovsky;
论柴科夫斯基不同体裁音乐的创作特点
4) 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
维尼亚夫斯基,H.
5) Rogowski coil
罗科夫斯基线圈
1.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heavy plused current and the design of Rogowski coil were discussed.
对脉冲电流的测量方法以罗科夫斯基线圈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述,对罗科夫斯基线圈设计过程中的骨架材料以及绕线材料选择的问题,分别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了提高罗科夫斯基线圈互感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验对脉冲电流进行了测量。
2.
A Rogowski coil has been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discharging current of the plasma dynamic accelerator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基于最新研制的脉冲运行装置——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的诊断需求,设计了罗科夫斯基线圈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对线圈的测量原理、线圈结构及电子线路方案设计、静电屏蔽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并对测量结果结合线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同时对误差来源进行了讨论。
3.
A wide band low current transducer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Rogowski coil.
为测量陡脉冲小信号,经磁芯选择、参数优化研制了一种罗科夫斯基线圈宽带微电流传感器。
6) Leszek Kolakowski
科拉克夫斯基
1.
In An Open Letter to Leszek Kolakowski(1973),E.
科拉克夫斯基的公开信"中,汤普森通过给科拉克夫斯基这个受到第二代英国新左派热捧、然而在他看来已经出现背叛迹象的东欧马克思主义者写公开信,向第二代英国新左派阐发了他对在英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重大问题的基本理解。
补充资料:科斯明斯基,E.А.
苏联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1886年11月2日出生在波兰华沙。191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1915年起在莫斯科大学和高等女子学校任教。1919年晋升教授。1921年为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联合会历史学会会员。1929年任共产主义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34~1949年任莫斯科大学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1936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36~1952年任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并领导拜占廷史研究组。1939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45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院士。1946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科学家称号。他还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直属社会科学院任教并继续在莫斯科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从1952年起任《新闻》杂志主编。
科斯明斯基在中世纪史、特别是11~15世纪英国中世纪史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他的专著《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史研究》(第1版题为《十三世纪的英国农村》,1947)和一系列有关英国13~15世纪土地史的论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封建生产方式和地租学说为指导,在大量占有档案材料和其他史料基础上,研究英国中世纪土地史的各基本问题,分析地主庄园和农民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揭示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他指出,13世纪货币地租已相当普遍;在农村阶级结构中,除农奴以外,已有一个为数众多的自由持有农阶层。他分析农民的阶级分化,揭示农村存在的尖锐阶级斗争。
科斯明斯基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世纪史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为大、中学生撰写一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1942年因参加集体著作《外交史》(第 1卷、1941年出版)的撰写而获得斯大林奖金(现称苏联国家奖)。曾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和两枚劳动红旗勋章。1959年 7月24日在莫斯科逝世。还著有《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编,1954)、《外交史》(合著,第 1卷,1941)、《中世纪史学史》(1963)、《英国封建主义问题和中世纪史学史》(论文集,1963)等。
科斯明斯基在中世纪史、特别是11~15世纪英国中世纪史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他的专著《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史研究》(第1版题为《十三世纪的英国农村》,1947)和一系列有关英国13~15世纪土地史的论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封建生产方式和地租学说为指导,在大量占有档案材料和其他史料基础上,研究英国中世纪土地史的各基本问题,分析地主庄园和农民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揭示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他指出,13世纪货币地租已相当普遍;在农村阶级结构中,除农奴以外,已有一个为数众多的自由持有农阶层。他分析农民的阶级分化,揭示农村存在的尖锐阶级斗争。
科斯明斯基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世纪史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为大、中学生撰写一批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1942年因参加集体著作《外交史》(第 1卷、1941年出版)的撰写而获得斯大林奖金(现称苏联国家奖)。曾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和两枚劳动红旗勋章。1959年 7月24日在莫斯科逝世。还著有《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编,1954)、《外交史》(合著,第 1卷,1941)、《中世纪史学史》(1963)、《英国封建主义问题和中世纪史学史》(论文集,1963)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