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ctive risk

积极风险
1.
This paper builds portfolio decision model under risk budgeting framework by decomposing active risk budgeting into gross budgeting and structural budgeting,and solving the model when the benchmark is efficient and non-efficient,respectively,then analyzing the property,in detail,of optimal investment decision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conditions.
将积极风险预算分解为总量预算和结构预算,建立风险预算框架下的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分别在基准组合是有效组合和非有效组合的情况下对模型求解,并详细分析了两种情况下最优投资决策的性质。
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i) the active portfolio structured by this decision model outperforms the benchmark portfolio;(ii) it is necessary to includ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ability of the excess return in the decision model which enhances the return-risk profile;(iii) the model works in the market with short selling with the same excess return level and more active risk.
在中国市场条件下对决策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该模型构造的积极组合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能够获得超越基准组合的收益;在决策模型中考虑超额收益预测准确性是必要的,提高超额收益预测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组合超额收益,同时降低组合积极风险;在允许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决策模型依然成立,组合超额收益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积极风险加大。
3) risk budgeting

风险预算
1.
Asset Allocation Based on Risk Budgeting;

基于风险预算的资产配置方法
2.
The Designment of Investment Managerial Mod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China Based on Risk Budgeting;
基于风险预算技术的国内机构投资管理模式设计
3.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between covariance risk allocation function and relative risk allocation function are also discussed,and the commonly used risk budgeting model is proved to be a special form of risk allocation function.
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管理实践中选择风险分配函数的问题,通过引入风险度量定义,分析了无组合效应风险与可互换风险这两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个体风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风险分配应该满足的原则,继而证明并比较了标准差风险度量下,协方差风险分配函数与相对风险分配函数性质上的差异,并得到如下结论:1)风险预算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风险分配函数;2)在标准差风险度量下,协方差风险分配函数是可行的风险分配函数;3)在标准差风险度量下,相对风险分配函数不是可行的风险分配函数;4)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分配函数之间具有等价性。
4) Budget risk

预算风险
5) financial risk budget

财政风险预算
1.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cal financial risk, a method that constructs a Multi-agent system to edit local financial risk budget is presented.
针对地方财政风险,笔者提出对引起地方财政风险的政府负债按性质进行分类,构建4个负债Agent,并设置协同Agent和其他辅助Agent,组成多Agent系统;利用多个Agent的通讯与协作,编制地方财政风险预算。
6) Risk Management Budget (RMB)

风险管理预算(RMB)
补充资料: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
反映财政年度内预算外资金来源、去向及其收支数字的指导性计划。是中国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的组成部分。
目的 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和措施,促进预算外资金的合理使用并提高其使用效益,为编制国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沿革 1958年财政部在《关于编造195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通知》中规定:地方的预算外资金要编报地方预算外资金计划草案;中央各经济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要列入企业财务计划草案。在60年代初期开始编制的综合财政计划中,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断。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预算外资金的发展扩大,1983年国家恢复了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制度,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要分别编制计划,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备案;各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要纳入各级综合财政信贷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构成 由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组成。中央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事业行政单位和国营企业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包括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地方所属事业行政单位和地方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科目和报表 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较为简洁,一般设"款"级科目,个别重要科目设"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表由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总表、地方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全国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全国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组成。
编制 ①布置。由财政部于上年年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进行布置,各部门、各地区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并层层下发至基层会计核算单位。②编报。从基层会计核算单位开始,根据本单位历年预算外资金收支增长情况,考虑新一年度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本单位生产事业的发展规划等,制定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③审核。属于中央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国务院各部门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属于地方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逐级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最后由财政部统一汇编成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国务院审核。
目的 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和措施,促进预算外资金的合理使用并提高其使用效益,为编制国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沿革 1958年财政部在《关于编造195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通知》中规定:地方的预算外资金要编报地方预算外资金计划草案;中央各经济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要列入企业财务计划草案。在60年代初期开始编制的综合财政计划中,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断。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预算外资金的发展扩大,1983年国家恢复了编制综合财政信贷计划制度,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要分别编制计划,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备案;各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要纳入各级综合财政信贷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构成 由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组成。中央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事业行政单位和国营企业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包括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地方所属事业行政单位和地方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科目和报表 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较为简洁,一般设"款"级科目,个别重要科目设"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表由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总表、地方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全国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全国国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组成。
编制 ①布置。由财政部于上年年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进行布置,各部门、各地区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并层层下发至基层会计核算单位。②编报。从基层会计核算单位开始,根据本单位历年预算外资金收支增长情况,考虑新一年度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本单位生产事业的发展规划等,制定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③审核。属于中央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国务院各部门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属于地方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逐级汇总后,报送财政部审核;最后由财政部统一汇编成全国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报国务院审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