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红外大气传输
1)  Infrared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红外大气传输
2)  atmospheric infrared emission models
大气红外传输模型
3)  infrared transmission
红外传输
1.
At the end of the paper,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USB and infrared transmission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本文介绍了使用该芯片实现现场数据经红外传输的USB数据采集系统。
2.
Taking the experiment system of the infrared transmission as the example,the design method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以红外传输实验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技术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法。
4)  infrared transmission
红外传输<光>
5)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大气传输
1.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property of 1.06μm laser;
1.06μm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2.
In this paper,the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property of 1.
06μm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做了简单化的处理,指出影响传输特性的重要因素是大气的散射。
3.
The actual detecting capabilities of lidar syste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实际探测能力与激光的大气传输衰减有密切的关系。
6)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大气传输
1.
The signal injection simul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arget, background,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and sensor.
列举了海洋背景红外热像生成中的关键技术,从目标温度和发射率的确定、背景的辐射、大气传输、传感器建模几个方面阐述了信号注入仿真的特点,最后讨论了用 OpenGL 生成三维场景的技巧和方法。
2.
The whole system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arget, background,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and sensor.
仿真研究由目标、背景、大气传输和传感器四部分组成 。
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their localization for these three types of traditional empirical formulae to b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UV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本文根据Mie散射理论,研究了四种典型大气条件下紫外光在大气传输中的散射相函数,并与常用的用于非紫外光散射相函数的三类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
补充资料:红外大气遥感
      利用红外辐射信号探测大气的方法和技术。这些信号主要来自地表和大气的发射以及太阳辐射,因此,这是一种被动式大气遥感。
  
  简史  1959年,L.D.卡普兰首先提出用大气红外辐射信号来探测大气温度的原理。10年以后,这个方法在美国雨云 3号气象实验卫星上试验成功,被认为是大气探测上的一大突破。此后,气象卫星红外大气遥感水汽分布又取得成功。到了70年代,已能利用红外大气遥感方法和技术,初步实现大气温度、水汽和臭氧含量的气象卫星综合探测,给出全球无云地区从海面直到高空80公里左右的大气温度廓线、对流层大气水汽廓线和平流层臭氧含量全球分布的观测资料。
  
  原理  地-气系统是200~400K的低温辐射源,其发射的热辐射强度的峰值在10~20微米的红外波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等气体分子的主要吸收带又大都在 3~25微米的中红外区,这为红外大气遥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混合比不随高度改变,故在不同高度上辐射强度的变化可反映大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在大气二氧化碳的 4.3微米和15微米吸收带内,适当选择吸收强弱不同的一组通道,用红外分光辐射仪从空间测量大气在这些通道的向上辐射强度(强吸收通道的辐射,主要来自较高层大气二氧化碳的发射;弱吸收通道的辐射,则主要来自较低层大气二氧化碳的发射),就可反演出大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在温度和压力确定的情况下,大气水汽在 6.3微米和18~1000微米吸收带、臭氧在 9.6微米吸收带以及其他微量气体成分在其吸收带上发射的红外辐射强度,只取决于这些气体的浓度。同样,测量在这些吸收带内吸收强弱不同的一组通道的大气向上辐射强度,就可以反演出各相应气体的含量分布。
  
  在气象卫星上探测来自云和地表在红外大气窗区向上的辐射,经过适当的大气衰减订正,可以得到海面温度(精度已约达1K左右)和中、低云的云顶温度。
  
  在地面上观测不同大气分子吸收带上的太阳红外辐射光谱,同样可以推算出大气柱中水汽和臭氧等成分的含量。
  
  仪器  在红外大气遥感中,最基本的遥感仪器是红外辐射仪,它包括三个基本部分:①光学系统。把来自目标的辐射会聚到探测器上。②探测器。把入射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探测器在红外辐射仪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它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热探测器,感应元件对入射辐射功率的涨落引起的温度变化敏感;另一类为量子探测器,感应元件对入射的光子数的涨落敏感。③放大器和显示或记录装置。把探测器的输出放大并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在探测器和光学系统之间有分光系统的,称为红外分光辐射仪;带有扫描装置,可以依次改变视场位置的,叫做红外扫描辐射仪。用辐射仪可以进行辐射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作绝对测量时,必须有一个已知的、稳定的标准辐射源,用以标定辐射仪。
  
  由于红外辐射在云中的衰减很快,不能穿透中云和低云,因此,红外大气遥感受到云雨天气条件的限制,缺乏全天候探测能力。把红外大气遥感和微波大气遥感结合起来应用,是弥补这个缺陷的主要途径。
  
  

参考书目
   曾庆存著:《大气红外遥测原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74。
   R.G.Reeves, ed.,Manual of Remote Sensing,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Falls Churen(Virginia),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