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黑龙江流域(中国)
1)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China)
黑龙江流域(中国)
2)  Aumer Basin
黑龙江流域
1.
Studies on Ecological Functional Districts along Aumer Basin;
黑龙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2.
Studies on Bio-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umer Basin;
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  Heilong River Valley
黑龙江流域
1.
The Studies on the Appraisal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long Heilong River Valley in Heihe;
黑龙江流域黑河江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2.
Studies on Law Constru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ilong River Valley;
法制建设与黑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  Heilongjiang Valley
黑龙江流域
1.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 of the Manchu Ancients in Heilongjiang Valley;
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的农业文明
2.
The Heilongjiang Valley s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Jin Dynasty;
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
3.
The Paleolithic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Valley and Its Nearby Eastern Area
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
5)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黑龙江流域
1.
The Study on the Administration for the Minorities of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during Qing Dynasty (1636-1860);
清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管理研究(1636-1860)
2.
Influenc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from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on Manchu Forming
黑龙江流域各族对满族形成的影响
6)  China(Heilongjiang)
中国(黑龙江)
补充资料:中国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


中国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
integrated survey of Heilongjiang River valley in China

  zhongguo hei}ongjiang Iiuyu zonghe kaocha中国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inte孚ated surVey of Hei-lon自iang凡ver valley in China)根据中苏两国政府1956年签订的“关于中苏共同进行调查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和生产力发展远景的科学研究工作及编制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综合利用规划勘测设计工作的协定”而进行的两国合作项目。代表中国政府签署这项协定的是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祯,苏方政府代表是前苏联经济联络总局驻华代表。为执行协定要开展科学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队长由原水利部副部长冯仲云担任,副队长为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沈阳)所长朱济凡和原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苏方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队长和副队长,分别为前苏联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的技术科学博士C.B.克洛勃夫和农业科学副博士几.A.柯列茨卡娅。 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对发展矿产有特殊价值的各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以便建立粮食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研究流域内主要河流的水能资源,并对制定其径流调节和利用的原则性规划提出初步建议;研究流域的运输现状,并制定运输开发的原则性的规划;对流域内国民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初步意见。按照协定的规定,在1956~1959年期间,考察队从自然条件、水利水能、地质矿产、交通运输、经济5个方面开展了外业调查工作,边境地区的调查工作是由双方考察队共同进行的。外业工作地区有很多是荒无人烟过去从未做过科学调查的空白区,通过这次综合考察较全面地摸清了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1959年结束外业调查工作以后,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进人全面总结,19酬〕年完成了《黑龙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生产力发展远景设想》等9卷总结报告(约100万字)和《黑龙江流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地图集》,另外,编写了地质、地貌、土壤、森林、渔业等专门著作与其他专题以及研究论文。这些考察研究成果,在水利电力方面估算了流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对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干流的水电梯级开发进行了方案论证,提出了初步的开发程序;结合水能与煤炭资源数量、分布及开发条件,提出了本地区电力系统远景发展的方向性建议;在地质矿产方面,对40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空白区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并对主要矿产资源进行了预测;根据工矿资源和电力能源开发条件,对工业合理布局提出了方向性建议;通过自然条件方面的考察研究,初步查明了荒地资源,提出了改造老林区和营造新林区并举、采育结合的方针,以及建立新的农牧业基地的建议;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设想,查明了开发松辽运河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引松人辽的初步建议;对经济建设提出了加速发展轻工业,使之与重工业、农业及人民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方向性、战略性的建议。 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联合学术委员会第一和第三次会议,分别于1957年和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议于1958年在北京举行。3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编印成《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学术报告》。原定于19良)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终结)会议,因受中苏关系问题的影响推迟到1%2年4月举行。会后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双方代表团。(衰子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