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ipling
[英]['kipliŋ] [美]['kɪplɪŋ]

吉卜林
1.
Empire Space and Interpretation of Kipling s Indian Novels;

帝国空间与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的解读
2.
This dissertation is a close-reading effort tha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identity problem in some of the Indian fictions by Rudyard Kipling, the first Englishm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from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本文主要运用细读法,凭依后殖民文学理论,试图以殖民背景下的身份问题为主线来探讨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印度题材小说。
2) Rudyard Kipling (1865~1936)

吉卜林,R.
3) Rudyard Kipling

鲁德亚德·吉卜林
4) Kiplingesque

吉卜林格调的
5) the Gypsies

吉卜赛人
1.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fields which have been seldom reached, among which lies the topic of the Gypsies.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发现关于爱略特作品的后殖民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她笔下的犹太人形象,而忽视了其作品中的另外一些“他者”,例如吉卜赛人等等。
补充资料:吉卜林
吉卜林(1865~1936) Kipling,Joseph Rudyard 英国作家。1865年12月30日生于印度孟买,1936年1月18日卒于伦敦。6岁回英国受教育,18岁返回印度,同时开始创作。一生共创作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等 ,以短篇小说著称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于1888年出版,受到赞扬。随后,他的6个短篇小说集以《印度铁路丛书》的形式出版,流传甚广,为他带来了声誉。
吉卜林的短篇小说展示了遥远的神秘的东方世界,充满了浪漫的异国情调和森林原野,描写了严酷现实及各色人物。1891年第一部长篇《消失的光芒》出版。1892年婚后移居美国,写作了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物故事《林莽之书 》和一部颇具艺术价值的儿童读物《原来如此的故事 》。这些作品神奇美丽,颇有魅力。190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基姆》,是他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 ,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为英国获得这个荣誉的第一位作家。对他的评价人们各持一端,极为矛盾,也反映了他的复杂性。他书中的男子汉既是爱国和信守传统的形象,又是侵略和野蛮的代表。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