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ectronic Bohr magneton
(电子)波尔磁子
2) Bohr magnetron
波尔磁子
3) electromagnetic wave oscillator
电磁波振子
1.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On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oscillator,photon and the Planck constants;
电磁波本质探究——试论电磁波振子、光子及普朗克恒量
4) electron ray
电子射线,电子注,电磁波
5) polariton
[pəu'læritən]
电磁耦合波子
1.
The ISRS weakly attenuating and low frequency response of polariton on KDP soft modes coupling with light is observed at the crossing angle θ=0.
38°情况下 ,发现了KDP软模与光耦合所形成的电磁耦合波子弱衰减低频振荡的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响应信号 ,其周期随着温度接近相变温度Tc 而逐渐增大 ,其特性可用铁电体软模在Tc 温度附近频率的变化规律ω2 =α0 (T -Tc)来描述 ,这里系数α0 ≈ 16× 10 2 0 s2 K- 1 。
6) electron wave magnetron
电子波磁控管
补充资料:μ子和电子回磁比
μ 子和电子的固有磁矩与它们各自的自旋的比值。这两个比值已经在实验上精确测定到七位有效数字;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完全符合,这是对于有关理论,特别是量子电动力学的有力支持。质量为m,电荷为e的粒子,由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与角动量的比值是e/2mс(с是光速),而按照P.A.M.狄喇克的理论,自旋1/2的粒子的固有磁矩与自旋之比是上述数值的两倍,因此通常将μ子、电子回磁比写成g(e/2mс), 其中的g因子与2相差大约千分之一。这一差异称为反常磁矩,它标志着μ子、电子的性质对简单的狄喇克理论的偏离,按定义g=2(1+α)。测量这一偏离的实验被称为g-2实验。量子电动力学将产生这一偏离的原因解释为在 μ子、电子与外电磁场产生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或多个虚光子。在更精确的计算中,还要考虑这些虚光子转化为虚的带电粒子对,以及 μ子、电子通过弱相互作用产生其他虚粒子的可能性。将这些全部考虑在内的最新计算结果,对于μ子和电子分别是 αμ=(1165921±8.3)×10-9,αe=(1159652.460±0.148)×10-9。实验上测量 α 的方法是让极化的 μ 子、 电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如果g=2则相对于动量方向的极化不会改变,因此通过极化方向的进动,能够测得反常磁矩的值。最新的实验结果是αμ=(1165924±8.5)×10-9,αe=(1159652.209±0.031)×10-9。这是在物理学中理论与实验高精度地相符的少有范例之一。这一符合表明 μ子和电子在很小空间距离处仍表现为点状粒子。关于 μ子、电子结构的任何理论都必须足够精确地复现这一结果,这是对于这类理论的一个很强的限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