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毕勒里圆筒试验
1)  Pirelli cylinder test
毕勒里圆筒试验
2)  cylinder test
圆筒试验
1.
The cylinder tests on ROTL 905 and TRAL aluminzed explosives were carried out.
采用圆筒试验方法研究了ROTL905、TRAL含铝炸药的作功能力,并将试验结果与JOB9003、TATB炸药进行了比较。
2.
The cylinder tests of the aluminized explosives with 25mm diameter were carried out.
在炸药标准圆筒试验中 ,除了使用电探针测量炸药爆速、用高速相机记录圆筒膨胀过程的传统试验方法外 ,还用激光速度干涉仪 (VISAR)直接测量圆筒表面速度。
3.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wo sets of cylinder test for the aluminized explosive ROT 901,with diameter of 25mm and 50mm,respectively.
对ROT901炸药进行了25mm和50mm两种装药直径的圆筒试验,测试了圆筒膨胀过程的Rt关系。
3)  cylinder explosive test
圆筒爆炸试验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where the ma-terial constants of Johnson-Cook model are determinated by the Hopkinson tension experiment, cylinder explosiv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介绍一种通过Hopkinson拉伸实验、圆筒爆炸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来确定Johnson-Cook材料模型中相关常数的方法。
4)  Bijie Experimental Region
毕节试验区
1.
Growing With the Times,Investigating Bijie Experimental Region With A Strategic Foresight;
与时俱进,以战略眼光审视毕节试验区
2.
Some Solutions and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ijie Experimental Region;
毕节试验区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3.
Innovation is the Spirit of Bijie Experimental Region;
改革是毕节试验区的灵魂
5)  cylinder test
圆筒实验
1.
Moreover, the detonation pressure for chosen explosives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a variation of the cylinder test in which a cylindrical water layer was loaded by de.
根据圆筒实验数据,采用新方法计算了HMX、RDX、PETN、TNT等炸药的爆轰能,研究了爆轰产物的加速能力,并与CHEETAH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6)  deep tank testing
深筒试验
补充资料:弗里德里希·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

早年经历与创作

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赫尔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

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1781年完成,次年1月在曼海姆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

《强盗》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此时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已经发展至高潮,而《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强盗》取得成功之后,席勒进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旺盛的创作期。从1782年至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1784年)、《欢乐颂》(1785年)诗剧《唐·卡洛斯》(1787年)等。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此剧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与宫廷中尔虞我诈的行径。《阴谋与爱情》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题材上都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席勒摒弃了创作《强盗》时惯用的长篇大论,而是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讽刺。来自市民阶层的人物路易丝与宰相的对话:“我可以为你奏一曲柔板,但娼妓买卖我是不做的……如果要我递交一份申请,我一定恭恭敬敬;但是对待无礼的客人,我就会把他撵出大门!”直接质问德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乌托邦色彩。

诗剧《唐·卡洛斯》以16世纪西班牙的宫闱故事为背景,以生动的情节表达作者的理想:通过开明君主施行社会改良。这个剧本是席勒创作风格的转折点,表明他已经由狂飙突进时的激进革命精神转化为温和的改良思想。此后,席勒青年时代的创作宣告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