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淬火延迟时间
1)  guench delay time
淬火延迟时间
2)  ignition period,ignition time lag
点火延迟时间<火>
3)  ignition time delay
延迟点火时间<火>
4)  ignition delay time
点火延迟时间
1.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at different laser power and pressure, burning rates, heat of explosion,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ropellants were measured.
利用CO2激光点火系统对含有纳米铝粉和纳米镍粉的AP/HTPB推进剂进行激光点火实验,测量了推进剂在不同激光功率和压强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对推进剂的燃速、常压点火温度和爆热也进行了测量。
2.
Ignition delay time of NEPE propellant without considering in depth absorption of radiation is obtained using concept of conversion coefficient and ignition delay time of NEPE propellant determined at various igniting heat fluxes.
通过实测的 NEPE推进剂在多种热流密度下的点火延迟时间 ,借助于转化系数 ,计算获得假设忽略深度吸收的点火延迟时间 ,其相对误差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表明推进剂及其组分的光学性质对点火特性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且这种影响随着热流的增加而增大。
3.
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n the dust explosion venting pressure are presented.
本文报导了在1m~3和30m~3粉尘爆炸泄压试验装置内完成的一系列点火延迟时间t_V对粉尘爆炸泄放压力P影响的试验。
5)  ignition delay time
着火延迟时间
1.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on ignition delay time of briquette and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furnace temperature on ignition delay time of flat ball briquette.
分析了影响型煤着火延迟时间的因素 ,研究了炉膛温度对扁球状型煤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得到了试验用型煤在不同炉膛温度下的着火延迟时
2.
Under the action of a same heat source, when the direction of grain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action,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is the longest.
同样外部热源作用下,木材内部木纹方向垂直于作用方向时,着火延迟时间最长;在木纹方向与作用方向呈π/4夹角时,着火延迟时间最短。
6)  delay time of ignition
延迟点火时间
补充资料:淬火裂纹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及实例分析

淬火裂纹是指在淬火过程中或在淬火后的室温放置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后者又叫时效裂纹。造成淬火开裂的原因很多,在分析淬火裂纹时,应根据裂纹特征加以区分。


一、淬火裂纹的特征


在淬火过程中,当淬火产生的巨大应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纹产生。淬火裂纹往往是在马氏体转变开始进行后不久产生的,裂纹的分布则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一般容易在工件的棱角槽口、截面突变处形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淬火开裂,可能是沿晶开裂,也可能是穿晶开裂;有的呈放射状,也有的呈单独线条状或呈网状。


因在马氏体转变区的冷却过快而引起的淬火裂纹,往往是穿晶分布,而且裂纹较直,周围没有分枝的小裂纹。


因淬火加热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淬火裂纹,都是沿晶分布,裂纹尾端尖细,并呈现过热特征:结构钢中可观察到粗针状马氏体;工具钢中可观察到共晶或角状碳化物。


表面脱碳的高碳钢工件,淬火后容易形成网状裂纹。这是因为,表面脱碳层在淬火冷却时的体积胀大比未脱碳的心部小,表面材料受心部膨胀的作用而被拉裂呈网状。


二、非淬火裂纹的特征


淬火后发生的裂纹,不一定都是淬火所造成的,一般可根据下面的特征来区分。


淬火后发现的裂纹,如果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可以肯定裂纹在淬火之前就已经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只有当马氏体转变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裂纹才有可能形成。与此相对应的温度,大约在250℃以下。在这样的低温下,即使产生了裂纹,裂纹两侧也不会发生脱碳和出现明显氧化。所以,有氧化脱碳现象的裂纹是非淬火裂纹。


如果裂纹在淬火前已经存在,又不与表面相通,这样的内部裂纹虽不会产生氧化脱碳,但裂纹的线条显得柔软,尾端圆秃,也容易与淬火裂纹的线条刚健有力,尾端尖细的特征区别开来。


三、实例分析


实例一:


40Cr钢制成的转子轴,经锻造、淬火后发现裂纹。裂纹两侧有氧化迹象,经金相检验,裂纹两侧存在脱碳层,而且裂纹两侧的铁素体呈较大的柱状晶粒,其晶界与裂纹大致垂直。结论:裂纹是在锻造时形成的非淬火裂纹。


当工件在锻造过程中形成裂纹时,淬火加热即引起裂纹两侧氧化脱碳。随着脱碳过程的进行,裂纹两侧的碳含量降低,铁索体晶粒开始生核。当沿裂纹两侧生核的铁素体晶粒长大到彼此接触后,便向离裂纹两侧较远的基体方向生长。由于裂纹两侧在脱碳过程中碳浓度的下降,也是由裂纹的开口部位向内部发展,因而为铁素体晶粒的不断长大提供了条件,故最终长大为晶界与裂纹相垂直的柱状晶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