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震构造成因
1)  tectonic origin of earthquake
地震构造成因
2)  geotectogenesis
大地构造成因
3)  tectonic earthquake
构造地震
1.
On the basis of the digital seismic wave data from 2002 to 2006 recorded by the station network in Zhejiang province,with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spectrum of induced earthquakes in Shanxi reservoir and tectonic earthquakes in Zhejian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基于2002~2006年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波形资料,利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珊溪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波谱的时-频特征,发现两者的P波波谱存在差异:1)水库诱发地震P波主频低于构造地震;2)水库诱发地震P波频率成分比构造地震丰富,能量密度频谱随频率轴展布较宽,且出现多个能量较强的频率段;3)水库诱发地震P波能量强度的峰值在整个波列中出现时间较构造地震早且能量衰减快。
2.
The fracturing of discontinuous jointed faults is a mechanism of tectonic earthquake.
以构造地震孕震机制之一即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发震为模拟对象,利用双轴加载实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雁列和同线非连通这两种非连续组合断层在双轴加载破裂失稳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3.
The friction sliding of intersected faults is the third mechanism of tectonic earthquake.
以构造地震孕震机制之三即交汇断层粘滑发震为模拟对象,利用双轴加载实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自然界经常出现的断层组合模式——不同交汇角度的组合断层的物理模型进行了室内加载实验,利用红外热像仪和声发射仪分别测定了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红外辐射及断层活动的声发射时间序列。
4)  seismotectonics
地震构造
1.
Study of seismo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for Yueyang City and its adjacent area;
岳阳及周边地区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2.
This paper reviews briefly the progresses made during the last four years (1999~2002) in study of seismotectonics in China, especially appraise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th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s structure, the active fault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简要回顾了近 4年来 (1999~ 2 0 0 2年 )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 ,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 。
3.
The comparison of seismotectonics and seismicities between the Xialiaohe-Laizhouwan segment and the Weifang-Jiashan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has been made.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
5)  Seismic structure
地震构造
1.
no effectively displaying the 3D geometry of the seismic structure in complex hypocenter area,gridding interpolation and 2-D wavelet transformation are used for processing hypocenter location data,and spatial hypocenter distribution image and seism starting time image are obtained.
针对地震分布点状图不能有效地显示复杂震源区地震构造的几何形态问题,利用网格化插值和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地震定位数据,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
6)  Seismotectonic [,saizmətek'tɔnik]
地震构造
1.
Based on 1:1000000 Liaoning Seismotectonic Map, there are 29 faults that are active since Quaterary period in Liaoning Province.
本文结合编制 1:100 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 20 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 29 条:全新世断裂 1 条;晚更新世断裂 5 条;早、中更新世断裂 23 条。
2.
We built a seismotectonic model for the west part of this zone from data of geological profiles, deep crust seismic detection and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文中通过地质构造剖面、深部探测资料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的地震构造模型。
补充资料:地震成因
地震成因
earthquake,origin of
    地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尚在探索之中。
   对于浅源的构造地震,20世纪初开始的断层说是唯一比较圆满的解释。美国地震学家H.F.里德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之后提出弹性回跳假说。根据旧金山大地震的地表走滑断层,他认为断层两侧的地块在地震前即处于长期的相对运动的状态,致使地壳介质发生形变,积累了弹性应变能。当应力值大到超过了介质的强度时,断裂发生,弹性应变能释放,介质的形变也基本恢复原状。这就是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在新的基础上恢复了A.L.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板块镶嵌而成,主张包括地壳在内的岩石圈板块不但有垂直运动,而且有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相邻板块之间可发生碰撞、挤压和错动等相对运动,这就给构造地震的成因提供了动力来源。事实上,全球许多大地震都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地带,形成了全球尺度的几个大的地震带。
   像中国大陆这样的板块内部也能发生巨在的地震,当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应力积累,但对此尚无比较圆满的具体阐述。一般认为,只从板块的水平运动来说明板内地震的动力源似乎是不够的。有的研究者提出,对于在大陆内部发生的大地震,必须考虑上地幔物质的运动从下方对地壳施加的影响。
   关于地震成因的另一种比较早期的认识是岩浆说。它认为地震的形成主要与地内的岩浆活动有关。对于火山地震,这一假说易于理解;但对于一般构造地震,岩浆活动的迹象就不明显。
    对于震源深度超过100千米的中深源地震和超过300千米的深源地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那里的地球介质能否像地表附近的岩层一样按弹性回跳说发生脆性破裂,是有很大疑问的。也曾有人试图从某些深源地震的记录波形上找到证据,认为深源地震是由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即物质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晶体结构发生突然的改变,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的振动源。这就是地震成因的相变说。相变说未能从多方面给出具体的论据,因而未能得到广泛流行。现代地震学从震源机制的研究得到证明,深源地震的震源过程也同浅源地震一样存在着P 波的四象限分布,证明那里也发生了断裂和错动。板块大地构造学说指出,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中消减的岩石圈板块内部,并不是发生在软流圈的物质中。至此,相变说自然地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