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放流量
1)  discharge [英][dis'tʃɑ:dʒ]  [美][dɪs'tʃɑrdʒ]
放流量
2)  drawing and deflating flux
抽放流量
3)  Flow amplification
流量放大
1.
That is,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flow amplification and electrical feedback and throughout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n flow closed loop control and pressure flow combination.
本论文分析了目前常用比例阀的类型、功能、特性,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即:以流量放大,电反馈两个原理为基础,通过对流量闭环控制及压力流量复合的计算分析、确定上最小控制压差及流量控制范围,确定主阀结构、功能特性研究等,提出了“流量——负载压力变化——位移修正”的控制原理和压力流量双闭环控制原理,并进一步论述了利用一个比例控制器和一个“电—机械转换器”就可完成独立的压力或流量控制功能以及流量压力复合控制功能。
4)  emission flow
排放流量
5)  flow discharges
放水流量
1.
Taking the slope-gully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was composed of four meters long slope(20°) and three meters long gully slope(50°), a series of simulated scouring experiments under the different flow discharges(2.
185L/min4个不同的放水流量,在4m长坡面(坡度为20°)和3m长沟坡(坡度为50°)组成的坡沟系统上,对坡沟系统的侵蚀产沙特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
6)  released number
放流数量
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enaeus chinensis released into the Rushan Bay and Tadao Bay during 1984 ~ 1992, the optimum released number was discussed.
结果表明: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为:kL=3。
补充资料:标志放流
      研究鱼类的洄游和鱼类资源的一种方法。将天然水域中捕获的鱼类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水域,重新捕获时可据以研究鱼类的洄游、分布、生长和资源等状况。通常重捕标志鱼后,应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如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变动。
  
  标志放流在17世纪已开始采用,除经济鱼类外,还用于蟹类、虾类、贝类和鲸等各种水产动物。
  
  方法 主要有作标记法和加标法两类。作标记法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鱼体的原有器官做上标记,如全部或部分地切除鱼鳍。此法简便又快,适用于幼鱼。缺点是切除的鱼鳍在很多情况下会继续再生。因此,切鳍法通常仅用于脂鳍完全不能再生的鲑。现代大多采用加标法,即把特别的标志物附加在鱼体上。标志物上一般应注明标志单位、日期等。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体外标志法 最广泛使用的是将标志牌系挂于鱼体表面。体外标志牌种类繁多,目前普遍使用的类型有:①静水力学标牌,管内藏有字条,扎在鱼体背部;②彼得逊标牌,似小钮扣状的圆牌,成对地系在体背两侧;③环形标牌,扎在尾柄部位;④倒钩标牌。前两种标牌一般都用彩色塑料制成,易被发现,不腐蚀,保留时间长;后两种标牌常用银、镍或铝制成。对于大型、凶猛、体滑、不易操作的鱼类,采用磺酸间氨基苯甲酸和季戊醇等麻醉剂,以保证标志工作的顺利进行。标志牌对鱼的行动有影响,易被渔网挂住、被敌害发现和追击。
  
  此外还可使用染色法和烙印法对鱼体外部进行标志。染色法是将无害的生物染料注射入鱼体皮下,使鱼皮显出明显花纹,并可保持数月至数年。对鳗鲡的标志曾采用此法。烙印法是把装满丙酮与干冰冷液 (-78℃)或液氮(-96℃)的金属管紧压在鱼体上1~2秒,使之产生"冷伤"痕迹,一般可保持几个月。
  
  
  体内标志法 将标志物置于鱼体内的方法。体内标牌一般用磁性传导率较大的银、镍、不锈钢皮或镀镍铁皮制成,以便标志鱼重捕时容易通过电磁感应器加以发现。
  
  示踪原子标志法 以放射周期较长(1~2年)而又对鱼类机体无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磷、锌、钙的同位素),通过混入饵料使鱼食用,或将鱼投入含有同位素的特制鱼池中,使鱼体带有同位素。当标志鱼被重捕后用同位素检验器检取。此外,英、美等国还采用在鱼类、海兽的体内或体外安置微型超声波、无线电发射机的方法,驾船以声纳或无线电接收机进行跟踪,效果良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