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patially aligned bundle

空间定位光纤束<光>
2) unaligned bundle

不定位光纤束<光>
4) hollow fiber bundle

空芯光纤束
5) optical fiber positioning

光纤定位
1.
Research for th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optical fiber positioning unit for LAMOST;
LAMOST光纤定位单元定位精度检测技术研究
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cal fiber positioning unit for LAMOST.

针对LAMOST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系统 ,论文介绍了基于双回转机构的光纤定位单元 。
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cal fiber positioning unit device for LAMOST (Large Sky Area Multi Object Fiber Spectroscope Telescope).
论文给出了一种适合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LAMOST)的新型光纤定位单元装置 。
6) fiber positioning

光纤定位
1.
Construction of LAMOST fiber positioning small system is briefly introduced.

介绍了LAMOST光纤定位小焦面系统的构造,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256个光纤定位单元,小焦面板,控制子系统,测量子系统,线缆与光纤,以及相应开发的控制及测量程序。
2.
A construction of LAMOST fiber positioning medium-term system (including 19 units) and its tes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介绍了LAMOST光纤定位中间试验系统的研制及测试情况。
补充资料:听觉空间定位
听觉器官对声源空间位置的判断。它主要依赖于双耳听觉,即对来自两耳信息的比较。在某些情况下,借助于头的转动,或利用一耳也可以相当精确地判断出声源的位置。
声波具有绕射和反射的特性,而人的两耳又对称在头的两侧。当声源位于头的一侧时,对于低频声来说,声波绕射到较远一侧耳时会有所延迟,两耳间的声学距离大约为23厘米,这相当于大约690毫微秒的时差。对于高频声来说,由于声波的反射,位于声影内的对侧耳,其强度将会有很大的衰减,由此而造成的两耳的强度差可达20分贝。因此,某一声音到达两耳时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对比,成了判断声源空间位置的两个主要线索。
声波达到两耳的时间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声波到达两耳时,相位上的差别。如果某一声音的波长或半波长正好等于两耳间的声学距离时,其波形在两耳间将会有360°或180°的相位差,这时,以相位作为声源定位的线索将遭到破坏。因此1500赫是两耳能作相位比较的最高频率。实验证明,超过1500赫的声波的空间定位主要以强度为线索,低于这个频率时则以时间或相位的线索为主,在对接近1500赫的声音定位时则容易发生混淆。当声源到两耳的距离相等时,也容易出现定位上的混淆。这时,如果转动一下头部就可造成声源到两耳距离的差异,这样就可克服判断声源方位上的困难。
近年来有关时间和强度互换的一些实验使人们想到,声源定位可能至少存在两种中枢机制:一种是在整个可听声范围内对两耳时间和强度差起作用的机制,它主要产生强度映象;另一种主要是对1500赫以下的声波在两耳间产生的时差发挥作用的机制。这双重机制近年已为神经生理学所证实,如听神经纤维对声波特定相位的锁相反应,以及两耳时差和强度差所出现的平均潜伏期对神经反应发生影响的事实等。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上述各种线索并不孤立的,加之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以及视觉和动觉等的帮助,人们对声源的方位就能作出精确的判断。
声源的深度或距离知觉,也象声源的定位知觉一样,主要依赖于声音的强度、频谱的变化、波阵面的弯曲、反射声,特别是对声源以及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一般说来,声音的距离知觉不像声源的定位那样精确。
声波具有绕射和反射的特性,而人的两耳又对称在头的两侧。当声源位于头的一侧时,对于低频声来说,声波绕射到较远一侧耳时会有所延迟,两耳间的声学距离大约为23厘米,这相当于大约690毫微秒的时差。对于高频声来说,由于声波的反射,位于声影内的对侧耳,其强度将会有很大的衰减,由此而造成的两耳的强度差可达20分贝。因此,某一声音到达两耳时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对比,成了判断声源空间位置的两个主要线索。
声波达到两耳的时间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声波到达两耳时,相位上的差别。如果某一声音的波长或半波长正好等于两耳间的声学距离时,其波形在两耳间将会有360°或180°的相位差,这时,以相位作为声源定位的线索将遭到破坏。因此1500赫是两耳能作相位比较的最高频率。实验证明,超过1500赫的声波的空间定位主要以强度为线索,低于这个频率时则以时间或相位的线索为主,在对接近1500赫的声音定位时则容易发生混淆。当声源到两耳的距离相等时,也容易出现定位上的混淆。这时,如果转动一下头部就可造成声源到两耳距离的差异,这样就可克服判断声源方位上的困难。
近年来有关时间和强度互换的一些实验使人们想到,声源定位可能至少存在两种中枢机制:一种是在整个可听声范围内对两耳时间和强度差起作用的机制,它主要产生强度映象;另一种主要是对1500赫以下的声波在两耳间产生的时差发挥作用的机制。这双重机制近年已为神经生理学所证实,如听神经纤维对声波特定相位的锁相反应,以及两耳时差和强度差所出现的平均潜伏期对神经反应发生影响的事实等。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上述各种线索并不孤立的,加之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以及视觉和动觉等的帮助,人们对声源的方位就能作出精确的判断。
声源的深度或距离知觉,也象声源的定位知觉一样,主要依赖于声音的强度、频谱的变化、波阵面的弯曲、反射声,特别是对声源以及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一般说来,声音的距离知觉不像声源的定位那样精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