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xternally cooled Fischer-Tropsch process

外部冷却的费-托合成过程
2) Fischer-Tropsch process

费―托合成过程
3) Fischer-Tropsch process

费-托法[用CO和H合成烃类的过程]
4) Fischer-Tropsch wax

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
6) cooling process

冷却过程
1.
3-D FEM simulation of hot-leveling and cooling process of heavy plate

宽厚板热矫直和冷却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2.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s for the ceramic_lined pipe made by Centrifugal_SHS (self_propagating high_temperature synthesis)process,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dimensions of every layer and stresses induced in the ceramic layer during cool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根据离心SHS陶瓷复合钢管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对各层的温度、尺寸以及陶瓷层中应力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有关计算,研究了陶瓷层在不同温度阶段形成裂纹的类型及其机理,并提出准压裂纹的概念,按裂纹产生的力学原因将陶瓷层裂纹类型归纳成张裂纹、压裂纹和准压裂纹三种。
3.
The dynamic HMI software is designed with VB for a cooling process in production line of steel plate,which can trace positions of heavy plates,display the temperatures measured by specific sensors,and calculat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plates.
针对某一个冷却生产线,利用VB语言设计冷却过程的钢板位置跟踪、显示测温点的温度和计算的冷却过程的温降分布的动态人机界面的软件实现。
补充资料:费托合成
煤间接液化技术之一。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主要是铁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1923年由德国化学家F.费歇尔和H.托罗普施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其反应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nCO+2nH2─→[-CH2-]n+nH2O
传统费托合成法是以钴为催化剂(见金属催化剂),所得产品组成复杂,选择性差,轻质液体烃少,重质石蜡烃较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少量芳烃及副产水和二氧化碳。
50年代,中国曾开展费托合成技术的改进工作,进行了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完成了半工业性放大试验并取得工业放大所需的设计参数。南非萨索尔公司在1955年建成SASOL-I小型费托合成油工厂,1977年开发成功大型流化床 Synthol反应器,并于1980年和1982年相继建成两座年产 1.6Mt的费托合成油工厂(SASOL-Ⅱ、SASOL-Ⅲ)。此两套装置皆采用氮化熔铁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20~340℃,压力2.0~2.2MPa。产品组成为甲烷11%、C2~C4烃33%、C5~C8烃44%、C9以上烃6%、以及含氧化合物6%。产品组成中轻质烃较多,适宜于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发动机燃料,并可得到醇、酮类等化学品。
费托合成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部分。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此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应器,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氢气与一氧化碳之摩尔比为 0.58~0.7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的活性组分。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法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石油产品相竞争,但对具有丰富廉价煤炭,而石油资源贫缺的国家或地区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需要,费托合成法也是可行的。
nCO+2nH2─→[-CH2-]n+nH2O
传统费托合成法是以钴为催化剂(见金属催化剂),所得产品组成复杂,选择性差,轻质液体烃少,重质石蜡烃较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少量芳烃及副产水和二氧化碳。
50年代,中国曾开展费托合成技术的改进工作,进行了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完成了半工业性放大试验并取得工业放大所需的设计参数。南非萨索尔公司在1955年建成SASOL-I小型费托合成油工厂,1977年开发成功大型流化床 Synthol反应器,并于1980年和1982年相继建成两座年产 1.6Mt的费托合成油工厂(SASOL-Ⅱ、SASOL-Ⅲ)。此两套装置皆采用氮化熔铁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20~340℃,压力2.0~2.2MPa。产品组成为甲烷11%、C2~C4烃33%、C5~C8烃44%、C9以上烃6%、以及含氧化合物6%。产品组成中轻质烃较多,适宜于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发动机燃料,并可得到醇、酮类等化学品。
费托合成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部分。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此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应器,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氢气与一氧化碳之摩尔比为 0.58~0.7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的活性组分。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法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石油产品相竞争,但对具有丰富廉价煤炭,而石油资源贫缺的国家或地区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需要,费托合成法也是可行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