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ordination theory

配位理论
1.
Two sorts of coupling mechanism were introduced:chemical bond theory and coordination theory.
并介绍了钛酸酯偶联剂的两种偶联机理 (化学键理论和配位理论 )和基于这两种机理的偶联剂和无机填料之间的用量关系
4)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theory

配位多面体理论
5) crystal and ligand field theory

晶体场及配位场理论
6) Crystal and Ligand-field Theory

晶体场和配位场理论
补充资料:维尔钠配位理论
1893年由瑞士化学家维尔纳(wer-ner)提出。其要点是:(1)一些金属的化合价除主价外,还可以有副价。例如在cocl3·4nh3中,钴的主价为3,副价为4,即三个氯离子满足了钴的主价,钴与氨分子的结合使用了副价。(2)络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内界由中心离子与周围的配位体紧密结合,而外界与内界较易解离。例如cocl3·4nh3可写成[co(nh3)4cl2]cl,内界是[co(nh3)4cl2]+,外界是cl-。(3)副价也指向空间的确定方向。维尔纳的配位理论解释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但对“副价”的本质未能给以明确的解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