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核级煤
1)  nut coal
核级煤
2)  nut coal
核级煤<能>
3)  coal ball
煤核
1.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coal ball, analyzes 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forming conditions of the coal ball, and researches on and probes into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l ball.
根据煤核的产状与形态,分析了煤核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研究探讨了煤核形成的地质意义。
2.
Three kinds of anatomically_preserved lepidodendralean leaves from Permian coal balls of China were studied.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 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 ,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 ,与似封印叶属 (Sigil lariopsisScott)特征一致。
3.
Under study are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three kinds of petrified female cordaitean fructification (Cordaianthus Grand Eury) which are preserved in coal balls of Coal Seam No.
这些化石均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煤核中。
4)  coal balls
煤核
1.
This study reports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 kind of lepidodendralean stem in coal balls from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Taiyuan Formation in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
2.
The isolated and anatomically_preserved lepidodendralean leaf cushions were described from coal balls in Wangjiazhai Formation (upper Upper Permian) i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描述了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 (晚二叠世晚期 )煤核中一种脱落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座。
5)  coal rank
煤级
1.
Characters of coal classification and coal rank distribution in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eastern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煤种和煤级分布特征
2.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howed that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coal seam thickness,coal petrological composition,coal rank,adsorbability and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煤层厚度、煤岩组分、煤级、吸附性能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6)  rank [英][ræŋk]  [美][ræŋk]
煤级
1.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s made on equilibrium moisture, isothermal adsorption feature, proximate analysis and coal petrology for approximate 140 coa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rank and from different places.
通过对近几年来采自不同地区, 各种煤级140 个煤样的平衡水分、等温吸附特性、煤岩组成和煤质的综合研究, 揭示了煤在平衡水分条件下等温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补充资料:美国海军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核潜艇

“海狼”是美国在冷战尚未结束之时开始研制的一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深海大洋中与前苏联核潜艇进行全面对抗,全球争霸,因此美国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将其打造得具有绝对领先的性能和非同寻常的作战威力,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然而,“海狼”生不逢时,前苏联的崩溃使它失去了角逐对手,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惊人“身价”让“黄金之国”也难以承担,于是,在建造了3艘“海狼”之后,美国便放弃了建造30艘的计划,把兴趣转向了更适合其新

战略的“弗吉尼亚”级身上。

“海狼”级共建3艘:

ssn21“海狼”号,1989年10月25日开工,1995年6月24日下水,1997年7月19日服役;

ssn22“康涅狄格”号,1998年12月11日服役;

ssn23“吉米·卡特”号,预计2003年服役。

★总体性能:

长99.4米,宽12.9米,水上航行时吃水10.9米,水上排水量7460吨,水下排水量9150吨,水下最大航速35节,最大潜度600米,全艇编制133人,其中12名军官。其动力装置为1座通用电气公司s6w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38.8mw,约52000马力,单轴,泵喷射推进器。

“海狼”级外形一改美国核潜艇传统的较大长宽比,而重新采用了“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的小长宽比水滴线型,与“洛杉矶”级相比,“海狼”级的长宽比从10.88下降到7.7,这种艇型有诸多优点,如提高航速、改善机动性、有利于舱室布置和增加隐身性能等。经过反复论证和权衡利弊,“海狼”沿用了美国海军单壳体形式,采用了既抗震又抗海水压力的hy-100高强度钢,其屈服压力为82公斤/平方毫米。它所选择的s6w型加压水冷式反应堆原为水面舰艇使用,这是首次安装在潜艇上,具有结构紧凑、输出功率大等优点。

“海狼”级的第一使命是反潜,降低噪声对它来说至关重要。该级艇的降噪措施主要有:核动力装置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以降低一回路噪声;采用蒸汽轮机电力推进方式,取消噪声大的减速齿轮箱;首次使用新型的“泵喷射推进器”,彻底消除了螺旋桨噪声;艇体外表敷设一层阻尼吸声橡胶,使艇体表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无回声层;艇体外形光滑,开囗少,突出物少;艇上所有运动机械都经过降噪设计,并且都安装在高效减振基座、弹性支座和弹性减振器上;为降低舱室内部噪声,在美国潜艇上首次使用了“有源消声技术”,也就是在噪声处发出与噪声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音响,来抵消该处原有噪声,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在综合运用了以上措施后,“海狼”级的噪声达到了90-100分贝,这一量级已经低于海洋背景噪声,这使它成为一级真正的“安静型”潜艇。

★武器装备:

“海狼”级首部安装有8具660mm发射管;由于这8具发射管已具有快速发射能力和首部尺寸有限,艇上没有安装垂直发射装置,所有导弹、鱼雷都从这8具发射管中发射。该级艇共可携载50枚各型导弹和鱼雷。

·“战斧”巡航导弹:该弹既可对陆又可反舰,具有战略战术两种作战能力。全重1224公斤,飞行高度15-100米,速度0.7马赫。反舰导弹射程46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对陆型射程2500公里,战斗部装药454公斤或20万吨当量核弹头,其制导方式为惯性或地形匹配加gps,圆概率误差为10米。

·“捕鲸叉”反舰导弹:是美国核潜艇的标准反舰导弹,重667公斤,速度0.85马赫,巡航高度15米,末段攻击高度2-5米,射程110-130公里,惯性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mk48-5(adcap)重型鱼雷:该雷既能反潜又能反舰,重量1582公斤,航速60节,航程46公里,潜深1200米,战斗部装药100-150公斤,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自导系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作战指挥为an/bsy-2系统,它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声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子/水声对抗系统,将探测、识别、跟踪、分析、传递、决策、执行等多项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总线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连,核心为uyk-44计算机;水面搜索/导航雷达为bps-15a;电子支援/对抗有bld-1、wlq-4(v)1、wlr-8(v);另有wly-1拖曳式诱饵系统。

·声呐:主要为an/bqq5d主/被动综合声呐,tb-16被动拖曳声呐、tb-23细线基阵拖曳声呐、被动保角阵声呐、探雷声呐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