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湍动剪切
1)  turbulent shear
湍动剪切
2)  shear turbulence
剪切湍流
1.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new eddy viscosity modelling of shear turbulence,where the eddy viscosity is a forth-order tensor.
对剪切湍流提出了涡黏系数为四阶张量的涡黏张量模式。
3)  turbulent shear flow
湍流剪切流
4)  shear flow
剪切流动
1.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inflluence of the shear flow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polymer blends are reviewed in three aspects: thermodynamic theor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miscibility of polymer blends under shear flow field.
从热力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3个主要方面 ,综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展的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影响的研究情况 ;阐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力学理论 ;着重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 ;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对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以及组成的依赖关系 ;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该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eady shear flow on th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an adherent leukocyte and its nucleus.
目的研究稳定剪切流动对黏附于血管表面的白细胞及其细胞核变形的影响。
3.
The influence includes rutting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layers and degree of shear flow in the pavement.
采用环道试验及德国汉堡车辙试验方法,研究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对路面结构和组合结构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包括对结构层贡献率和对沥青层剪切流动变形的影响;探讨在中面层添加纤维对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的影响。
5)  shear actuators
剪切作动
6)  oscillatory shear
振动剪切
1.
Kinetics rate equation of polymer melt in oscillatory shear force field using the revised Liu model (1981) change influences of the entanglement dens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cosity on oscillatory shear force field were analysed.
对Liu( 1 981 )提出的动态速率方程加以修正 ,用修正的速率方程来研究振动剪切场下缠结密度的变化情况 ,给出其理论分析 ,同时也分析了缠结密度对熔体粘度的影
2.
Revised upper convected Maxwell constitutive equation was employed to establish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LDPE melts in oscillatory shear.
假设聚合物熔体的缠结网络形变是非仿射的 ,运用瞬态网络结构原理 ,采用在本课题第一部分[1] 中所建立的动态速率方程 ,并对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加以修正来建立一个非仿射网络结构模型 ,利用这一模型来研究振动剪切作用下LDPE熔体的流变行为。
补充资料:层流和湍流
      流体流动时,如果流体质点的轨迹(一般说随初始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而变)是有规则的光滑曲线(最简单的情形是直线),这种流动叫层流。没有这种性质的流动叫湍流。1959年J.欣策曾对湍流下过这样的定义:湍流是流体的不规则运动,流场中各种量随时间和空间坐标发生紊乱的变化,然而从统计意义上说,可以得到它们的准确的平均值。
  
  在直径为d 的直管中,若流体的平均流速为v,由流体运动粘度v组成的雷诺数 有一个临界值(大约为2300~2800)Recr,若Reecr则流动是层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小的随机扰动,随着时间的增长这扰动会逐渐衰减下去;若Re>Recr,层流就不可能存在了,一旦有小扰动,扰动会增长而转变成湍流。O.雷诺在1883年用玻璃管做试验,区别出发生层流或湍流的条件。把试验的流体染色,可以看到染上颜色的质点在层流时都走直线。当雷诺数超过临界值Recr时,可以看到质点有随机性的混合,在对时间和空间来说都有脉动时,就是湍流。不用统计、概率论的方法引进某种量的平均值就难于描述这一流动。除直管中湍流外还有多种多样各具特点的湍流,虽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但至今对湍流尚未建立起一套统一而完整的理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出发研究湍流。湍流对很多重大科技问题极为重要,因此,近几十年所采取的做法是针对具体一类现象建立适合它特点的具体的力学模型。例如,只适用于附体流的湍流模型;只适用于简单脱体然后又附体的流动;只适用于翼剖面尾迹的或者只适用于激波和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湍流模型等等。湍流这个困难而又基本的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了物理学界的重视。
  
  

参考书目
   J.O.Hinze,Turbulence,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chanism and Theory,McGraw-Hill,New York,1959.
   J.P. Eckmann, Roads to Turbulence in Dissipat-ive Dynamical Systems, 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Vol. 53, No.4, pp. 643~654, 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