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普里马科夫效应
1)  primakoff effect
普里马科夫效应
2)  Coriolis effect
科里奥效应
3)  the KULIXIAOFU Effect
库里肖夫效应
4)  Pulfrich effect
普尔弗里奇效应
5)  Pulfrich effect
普尔弗里希效应
6)  Prilezhaev reaction
普里莱扎耶夫反应
补充资料:库里肖夫,Л.В.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1899年 1月13日生于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于莫斯科。曾就学于莫斯科美术学校。1916年入电影界,在汉荣科夫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师。1918年开始导演影片。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师普赖特的方案》。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领导过新闻片的拍摄工作。1919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建立了被称为"库里肖夫集体"的教学工作室,培养了В.И.普多夫金、Б.В.巴尔涅特等著名的电影导演和А.С.霍赫洛娃等著名演员。这一教学与研究活动一直持续到晚年。
  
  1924年库里肖夫拍摄了影片《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奇遇》,以滑稽喜剧的形式嘲弄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歪曲宣传,反映了革命后俄国的真实情况。其后拍摄的影片有科学幻想片《死光》(1925)、《遵守法律》(1926,据J.伦敦的小说改编)、《伟大的慰问者》(1933)、《铁木儿的誓言》(1942)、《我们从乌拉尔来》(1944)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库里肖夫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独到见解,在电影表现手段的探索、造型和蒙太奇处理、演员表演以至声音的运用方面,有许多独创的、革新性的成就。
  
  早在1916年,库里肖夫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他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并深入研究美国影片,特别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太奇理论,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蒙太奇。他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这一实验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他还指出,通过蒙太奇可以体现时间的运动,表达作者的态度,启发观众的感受。他的理论经过С.М.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改进和阐发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库里肖夫的主要理论著作有《电影艺术(我的经验)》(1929)、《电影中的排练方法》(1935)、《电影导演实践》(1935)、《电影导演基础》(1941)、《镜头与蒙太奇》(1962)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