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德育家
1)  moralist [英]['mɔrəlɪst]  [美]['mɔrəlɪst]
德育家
2)  moral education in family
家庭德育
1.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in family and at school.
文章辨析了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同,并从时代特征出发指出了与传统德育相比,现时家庭德育在内容上产生了哪些新的特点和需求。
3)  family moral education
家庭德育
1.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family moral education for city migrant works children;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德育探析
2.
Mobile children is an underprivileged group whos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i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difficulties.
家庭德育是加强未成年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流动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其家庭德育面临着重重困难。
3.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of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ineffectiveness: One is the lifel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e second is the careless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third is the harmful effect of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文章分析了我国德育实效低下的三个原因 :学校德育的苍白无力 ;家庭德育的漫不经心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4)  Origination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家庭德育源
5)  nation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德育国家化
6)  Confucian moral thoughts
儒家德育思想
1.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nt 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of Confucian moral thoughts: "ren"(benevolence),the education way of "putting affection" in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thought of putting emphasis on moral practice,and puts forward learning from these spiritual assets to serve the present moral education.
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仁”,以及儒家德育方法中的“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法,儒家德育重道德实践的思想。
补充资料:德育
德育
moral education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在西方,古希腊也很重视德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并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德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宗教倾向。他尊重儿童的天性,强调自然发展的法则。19世纪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认为,知识和行为之间,道德和理智之间不应分裂开来。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主张通过学校的“典型的社会生活”培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习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1982年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准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 。” 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