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ensory quality
					
	
					
				
				
	
					
				感觉性质
			
					3)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Neosensualist
					
	
					
				
				
	
					
				新感觉本质的个体性
			
					4)  psychosensory
					
	
					
				
				
	
					
				精神性感觉的
			
					5)  sensorineural
					[英][,sensəri'njuərəl]  [美][,sɛnsəri'nʊrəl, -'njʊr-]
					
	
					
				
				
	
					
				感觉神经性的
			
					6)  an insensitive nature
					
	
					
				
				
	
					
				感觉迟钝的天性
	补充资料:新感觉派
		| 新感觉派 日本文学流派。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它的始末兴衰与《文艺时代》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文艺时代》于1924年10月在东京创刊,采取同人杂志形式,参加者大多是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最初的发起人是菅忠雄、今东光和石滨金作,以后有川端康成、横光利一和片冈铁兵等人参加,逐渐形成一个10余人的团体。该刊创办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1924.11)上发表《新感觉派的诞生》一文,指出这些青年作家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于是,《文艺时代》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该刊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4年,于1927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32号。《文艺时代》并未提出特定的理论和主义,所以新感觉派曾被评为没有理论的文学流派。有人认为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全都属于新感觉派,这样,新感觉派则是西方多种现代流派的融合。横光利一是最典型的新感觉派作家,作品有《蝇》、《太阳》和《春天乘着马车来》等;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作家,但却不是最典型的新感觉派作家,作品有《十六岁的日记》、《感情装饰》和《伊豆的舞女》等。新感觉派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影响了中国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文学。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