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ialistically
[英][,səuʃə'listikəli] [美][,soʃə'lɪstɪkəlɪ]
社会主义地
2) Gandhi socialism
甘地社会主义
3) Socialism
[英]['səʊʃəlɪzəm] [美]['soʃə'lɪzəm]
社会主义
1.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and Rural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
A Discussion on Guidance of the View of Socialism Honor and Disgrace on the View of Medical Practice;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医疗执业观的指导
3.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in the new socialism country building;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浅析
4) socialist society
社会主义
1.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it sha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with the building of the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and it has an irreplaceable effect and unique advantage.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联盟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有效途径。
2.
The spiritual wealth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playing very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ist society.
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
Then how to answer the question queried by some people what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ion is in a socialist society,Whether it is a commodity manufacturing or no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carefully.
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究竟是产品生产还是商品生产?我认为从本质上看仍是商品生产,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更要生产价值、生产利润;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了它的基本内容。
5) Socialist
[英]['səʊʃəlɪst] [美]['soʃəlɪst]
社会主义
1.
A New Prob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under Socialist Conditions;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探析
2.
A Study on the Moving Function of the Socialistic Mixed Economy;
社会主义混合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3.
Importance,hardship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艰巨性及对策
6) the socialism
社会主义
1.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the socialism is the guidelines of the under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针。
2.
The Reform began from 1978 is the necessary result that the fundemental contradiction of Socialism developed,and the reason of its great success is that we have grasped the reforming property that the socialism consummate by itself and chosen a general plan which advanced gradually.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因为把握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性质,选择了渐进式的发展方略。
3.
It is a natural and historical process developing from the capitalism to the socialism,the socialist elements can and must constantly accumulate from the capitalist elements in the long-tim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m,from which the socialist system can establish really.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因素可以而且必须在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中不断从资本主义内部积累起来以后 ,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确立。
补充资料:甘地,M.K.
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民族解放运动最著名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者,享有"圣雄"称号。1869年10月 2日生于西印度波尔班达尔土邦的班尼亚商业种姓家庭。其父曾任土邦大臣,母亲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自幼受到《薄伽梵歌》的薰陶,13岁与卡斯特巴尔结婚。
1888年留学英国,习法律。在英期间,与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基督教徒以及神智学者广泛交往,深受基督教《新约》博爱思想、俄国Л.Н.托尔斯泰和平主义与英国J.鲁斯金《致后来者》一书的影响,反对暴力,主张忍受。1891年取得律师资格回国。
南非时期 从1893年开始,在南非从事律师工作,处理印度商行诉讼。同情华工疾苦,并领导10余万南非印度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1894年组织南非印度侨民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并撰写《向南非英国人呼吁》和《印度人选举权》两本小册子,向殖民当局陈述印度人的苦难,为印度"苦力"和侨民争取生存权利。在英布战争和祖鲁起义(1906)中,组织野战救护队,照料英国伤兵。1904~1910年期间,创办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作为实现他的真理与非暴力的试验场所。1907年在比勒陀利亚创建"萨蒂亚格拉哈"(意为"坚持真理")组织,也称消极抵抗协会。1909年发表《印度自治》一书,阐述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为以后返回印度从事反英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南非,因从事"坚持真理"斗争而出名。
印度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印度,大战期间曾在古吉拉特农村招募志愿兵和组织担架队支持英国。在国大党元老G.K.戈卡尔的思想影响下,他周游印度各地,了解情况,组织"坚持真理"运动,积累群众工作的经验,并在阿默达巴德创办"真理修道院",吸收数十名信徒参加,为开展非暴力运动作了组织准备。1919年领导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支持穆斯林基拉法特运动。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国大党内各个派别和集团,以及印度资产阶级的全力支持。1924年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年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他提倡开展文明不服从运动,强调非暴力原则,并领导"食盐进军"(1930年3~4月)。后因慑于工农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遂于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国大党内外一致谴责这项协定,致使甘地于1934年一度退党。此后,居住中印度塞瓦格兰农村,专事"建设纲领"工作,推广手纺土布,发展乡村工业,开展农村教育和提倡讲究卫生。同时致力于"哈里詹"(意为"上帝之子")运动,反对歧视贱民,主张妇女解放与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团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虽已到垂暮之年,仍积极投身政治活动。由于英国坚持顽固立场,不予印度独立,他于1942年8月8日发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要求立即独立。然而,英国早有准备,致使运动刚一开始,即遭到残酷镇压。1944年 9月,就印度前途问题,同穆斯林联盟领袖M.A.真纳举行秘密通信会谈,后因双方各执己见,会谈破裂,分歧加深。此后教派冲突事件愈演愈烈。战后,L.蒙巴顿任英印总督,提出印巴分治方案(见蒙巴顿方案)。甘地开始竭力反对,后在权衡得失后,欣然接受。同时呼吁人民团结一致,结束教派流血冲突。1948年1月30日在德里作晚祷时,被印度教一名极右派分子开枪暗杀,终年77岁。甘地在个人生活上奉行禁欲和苦行。在反英斗争中,先后绝食17次。"坚持真理"和"非暴力不合作"是甘地思想的核心。
甘地一生中曾创办和主编四种刊物:《印度舆论》(1904)、《新生活》(1919)、《新青年》(1919)和《哈里詹》(1933)。主要著述有《印度自治》、《南非的坚持真理运动》、《青年印度》、《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1927~1929)和后人编辑的《圣雄甘地全集》(91卷)。
参考书目
M.K.甘地著,杜危、吴耀宗译:《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商务印书馆,北京,1959。(M.K.Gandhi,An Autobiography or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 with Truth,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Ahmedabad,1948.)
任明皋、宁明编:《论甘地-中国南亚学会甘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1987。
1888年留学英国,习法律。在英期间,与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基督教徒以及神智学者广泛交往,深受基督教《新约》博爱思想、俄国Л.Н.托尔斯泰和平主义与英国J.鲁斯金《致后来者》一书的影响,反对暴力,主张忍受。1891年取得律师资格回国。
南非时期 从1893年开始,在南非从事律师工作,处理印度商行诉讼。同情华工疾苦,并领导10余万南非印度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1894年组织南非印度侨民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并撰写《向南非英国人呼吁》和《印度人选举权》两本小册子,向殖民当局陈述印度人的苦难,为印度"苦力"和侨民争取生存权利。在英布战争和祖鲁起义(1906)中,组织野战救护队,照料英国伤兵。1904~1910年期间,创办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作为实现他的真理与非暴力的试验场所。1907年在比勒陀利亚创建"萨蒂亚格拉哈"(意为"坚持真理")组织,也称消极抵抗协会。1909年发表《印度自治》一书,阐述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为以后返回印度从事反英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南非,因从事"坚持真理"斗争而出名。
印度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印度,大战期间曾在古吉拉特农村招募志愿兵和组织担架队支持英国。在国大党元老G.K.戈卡尔的思想影响下,他周游印度各地,了解情况,组织"坚持真理"运动,积累群众工作的经验,并在阿默达巴德创办"真理修道院",吸收数十名信徒参加,为开展非暴力运动作了组织准备。1919年领导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支持穆斯林基拉法特运动。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国大党内各个派别和集团,以及印度资产阶级的全力支持。1924年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年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他提倡开展文明不服从运动,强调非暴力原则,并领导"食盐进军"(1930年3~4月)。后因慑于工农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遂于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国大党内外一致谴责这项协定,致使甘地于1934年一度退党。此后,居住中印度塞瓦格兰农村,专事"建设纲领"工作,推广手纺土布,发展乡村工业,开展农村教育和提倡讲究卫生。同时致力于"哈里詹"(意为"上帝之子")运动,反对歧视贱民,主张妇女解放与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团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虽已到垂暮之年,仍积极投身政治活动。由于英国坚持顽固立场,不予印度独立,他于1942年8月8日发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要求立即独立。然而,英国早有准备,致使运动刚一开始,即遭到残酷镇压。1944年 9月,就印度前途问题,同穆斯林联盟领袖M.A.真纳举行秘密通信会谈,后因双方各执己见,会谈破裂,分歧加深。此后教派冲突事件愈演愈烈。战后,L.蒙巴顿任英印总督,提出印巴分治方案(见蒙巴顿方案)。甘地开始竭力反对,后在权衡得失后,欣然接受。同时呼吁人民团结一致,结束教派流血冲突。1948年1月30日在德里作晚祷时,被印度教一名极右派分子开枪暗杀,终年77岁。甘地在个人生活上奉行禁欲和苦行。在反英斗争中,先后绝食17次。"坚持真理"和"非暴力不合作"是甘地思想的核心。
甘地一生中曾创办和主编四种刊物:《印度舆论》(1904)、《新生活》(1919)、《新青年》(1919)和《哈里詹》(1933)。主要著述有《印度自治》、《南非的坚持真理运动》、《青年印度》、《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1927~1929)和后人编辑的《圣雄甘地全集》(91卷)。
参考书目
M.K.甘地著,杜危、吴耀宗译:《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商务印书馆,北京,1959。(M.K.Gandhi,An Autobiography or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 with Truth,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Ahmedabad,1948.)
任明皋、宁明编:《论甘地-中国南亚学会甘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