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二次工业
1)  secondary industry
二次工业
2)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第二次工业革命
3)  second roun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China
二次创业
1.
The theory of "second roun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China" and the course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in the bare carbonate rock area of south China;
二次创业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发现与展望
2.
The theory of “second roun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China” given by famous academician Liu guang-ding is accurate and can play import part in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in South China and the finding of “Puguang gas field”.
在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理论方法指导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4)  Second-Time Pioneer
二次创业
1.
Development Stratagems and Policy Advices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s in the Second-Time Pioneer;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5)  second venture
二次创业
1.
Based on the overall orientation of second venture of China s high-tech park, the paper designed a four-in-on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asure the the second pioneering capacity of shanghai high-tech zones, on which we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second venture of these zones.
以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总体定位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基于"四位一体"的二次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各高新区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提出了上海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2.
China s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is entering the "second venture"stage.
我国高新区发展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3.
From th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the four-stage theory of the ″second venture″ of china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s.
从高新区阶段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四阶段理论,并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高新区"四位一体"定位,探讨了衡量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6)  Second Undertaking
二次创业
1.
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of private enterprise starting the second undertaking;
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企业文化的构建
2.
Second Undertaking is the necessary stag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make bigger and stronger.
"二次创业"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阶段。
3.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 century, non-state economic sector must transform itself and start second undertaking.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自身变革,必须进行二次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再塑企业文化,进而引导企业成为新一代民营经济。
补充资料:欧洲工业革命
欧洲工业革命
Europe,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开始农业革命 。农业家R.贝克韦尔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改良牲畜之风。1760年以后的4000多个圈地法案实施后圈占土地364万公顷,使农业完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18世纪中叶,英国国内市场、殖民地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扩大,使棉纺织业获得巨大发展。水陆交通大大改善,便利工农业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促进商业繁荣,为工业积累了资金。
   
   

瓦特发明蒸汽机(绘画)

瓦特发明蒸汽机(绘画)


   
   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  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 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 厂。S.克朗普顿于1779年发明骡机。1769 年,J.瓦特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1776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棉纺厂开始使用蒸汽机作动力。1789年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织业。工业革命后,蒸汽机逐步扩展到化工 、冶金 、采矿、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
   化工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硫酸、漂白剂、盐酸、苏打的发明适用于纺织、玻璃、肥皂等行业的需要。18世纪20年代J.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产苏打的工厂。M.法拉第发明制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兰开夏和柴郡化工工业的基础。对法战争以后的年代是英国化工工业的黄金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采煤业迅速发展。在矿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机。1820年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
    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对法战争的军火需要扩大了冶铁业。战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以冶铁和机器制造为主的阶段 。1824年议会取消部分机器禁止出口后,更刺激了机器生产。1828 年J.B.尼尔森发明用鼓风炉把热空气吹进熔铁炉的新法,完成冶铁技术的改革。在机器制造上,20年代发明卡尺和车床;1838 年J.内史密斯发明汽锤。到40年代,已能用机器制造工作母机,主要部件已标准化。
   此时 ,机器大工业已代替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已有23.7万工人 ;毛纺织厂已达1300个,工人7.1万人。
   生产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陆路交通问题。1825年斯托克顿棿锪槎偬吠ǔ担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到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已完成。19世纪上半叶,虽然帆船在远洋航行上还处于极盛时代,但使用蒸汽机于船舶上已获成就。1818 年在多佛和加来间已有轮渡。1838年蒸汽轮船阿斯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
    比利时工业革命   拿破仑一世占领时期开始冶铁业工业革命。棉纺织业中心在根特。英国制造商W.科克里尔在塞兰建立的铁工厂则是30年代欧洲大陆最大的工厂。1825年安装第一台动力织机,1845~1846年达3500台。到40年代工业革命已完成,其机器能与英国竞争。1833~1834 年开始兴建铁路。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拿破仑统治时期,毛织业因军事需要得到发展,一批化工工业用N.吕布兰法制造苏打。
   
   

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绘画)

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绘画)


   
   复辟时期工业革命业已开始。七月王朝时工业革命进入极盛时代。除原有诺曼底棉纺织业得到发展外,还出现诺尔省和阿尔萨斯两个新中心。19世纪30年代工厂制在棉纺业已占优势。毛纺织业中心在鲁贝和里姆,而里昂则已是丝织工业中心。20年代建立几个焦炭冶铁厂,改进冶铁技术。在发展焦炭冶铁的同时,木炭冶铁也在发展。19世纪中期拥有的蒸汽机台数和马力超过大陆其他国家的总和。在开采洛林铁矿前,煤铁产地相距甚远,1828年建造将圣艾蒂安的煤运到罗亚尔河畔的铁路。但是工业只集中几个地区,人口流动没有英国明显,而农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一直相当大。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 对法战争后,易北河以东的容克地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容克地主采用科学的轮耕制,使用化学肥料,产量大增;西部富农集中区域是资本主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机器得到较广泛使用;南部以小农为主,历来精耕细作,1871年后酿酒业有大发展。
   德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大为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工业。
   重视重工业是德国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冶铁业中心原在西里西亚和莱茵兰,19世纪50年代已转移到鲁尔。后者也是炼钢中心,A.克虏伯即发迹于此。1851~1871 年间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工业中心 。德国统一前的煤、铁、钢产量都已超过法国,只有蒸汽机的使用还落在后面。
   
   

1912年时的德国克虏伯铸钢厂(绘画)

1912年时的德国克虏伯铸钢厂(绘画)


   
    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法。铁路处于重要地位。第一条铁路是1835年纽伦堡至富尔特的仅 6千米长的铁路。1839年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成。1869年共有17700千米,其中普鲁士占1万千米。铁路一开始即与军事关系密切,1873年便成立帝国铁路管理局控制全境铁路。
   德意志统一后很重视利用最新科学成就,突出的是电器工业和化工工业,40年代电气工程师与实业家E.W.von 西门子打下电气工业基础,1882年化学染料产量占世界2/3以上。化肥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 ,精密仪器也受到重视。19 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
    俄国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 。俄国工业革命中 ,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 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到1861年有铁路2388千米。
   1861年以前形成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1860年生铁产量占全国76%,生铁运到中部工业区制成最后产品。②中部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周围9省,棉、麻、丝纺织业都集中在这里,生铁产量也占全国16%,其南缘有新兴的甜菜制糖工业。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圣彼得堡和纳尔瓦为中心,用英国运来的煤和瑞典的铁矿石冶铁,用英国棉纱织布,外国资本和技术经由本区进入俄国。1861年以前,工业对全国影响甚小,7400万人口中只有76万工人,但颇为集中。
   19世纪60年代铁路从莫斯科辐射出去,连结中部9省主要城市,还有铁路沟通乌拉尔和乌克兰,后者变成新的工业中心,英、法资本投资于采煤业、冶铁业,生产供全国使用的铁轨。最南边则发展巴库石油中心。
   1887年有铁路30132千米。全国1.13亿人中有132万工人。1887年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在19 世纪90 年代已成为工业品稳定的销售市场。这时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不仅增加对煤铁的需求 ,还把工业引向东方 。1900 年有铁路53350千米。到19世纪末 ,俄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此外 ,中欧如波兰 、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