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拉德
1)  Corrado
科拉德
2)  clavichord [英]['klævɪkɔ:d]  [美]['klævə'kɔrd]
克拉维科德
3)  della Francesca
德拉·弗朗西斯科
1.
The passage deciphers EI Greco and Piero della Francesca\'s unique styles that contradict with other artists,and tries to explain why their masterpieces give us the feeling of "modernization".
通过以埃尔·格列柯、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科为例,分析这两位画家的绘画风格、与其同时代画家风格之异,指出为何这两位画家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感”?追溯着这一问题,寻找、分析答案——因为同时期的大多绘画还是侧重于叙事、传教,而他们的绘画更注重视觉语言、形式语言。
4)  Domenico Dragonetti (1763~1846)
多梅尼科·德拉戈奈蒂(DomenicoDragonetti)
5)  Sklarenk Andre
安德烈·斯克拉良科
6)  rad [英][ræd]  [美][ræd]
拉德
补充资料:克拉维科德
      击奏弦鸣乐器。15~18世纪流行于欧洲,19世纪初被钢琴所取代。曾译名"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等。外形为一长方箱体,下有4根支柱。用键盘操纵,音域为3.5~5组。箱内琴弦与键盘平行,并按双弦排列;右端有弦轴、音板和长弦马,左端有扣弦轴和覆盖在弦上的制音毡,由铜锲击弦发音。铜锲装在琴键的里端,按下琴键,铜锲击弦后继续抵住琴弦,仅铜锲至弦马之间的一段弦振动发音,铜锲左面部分因有制音毡而不震动。克拉维科德因击弦的结构不同而分为两种:①品式克拉维科德:琴弦比琴键少,相邻的几个键合用一对同音弦,因此,这几个键只可先后弹奏,不能同时发音。②非品式克拉维科德:各键都有自己的一对琴弦。克拉维科德的音量微弱,但发音能随指触的力度变化而变化,能奏渐强与渐弱,如按下琴键继续作按揉动作,能产生特有的抖音又称"贝邦"。克拉维科德的历史可推溯到古代的弦音计,原是测音用的独弦器,后来弦数逐渐增加,约至14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乐器,17世纪欧洲各国已不用,18世纪中期,由于C.P.E.巴赫为克拉维科德创作了很多乐曲,并写有《论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真谛》一书,使克拉维科德继续在德国流行。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种乐器又被一些爱好者复苏,并出现了一些专业演奏家和新作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