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maurornis phoenicurus

白胸苦恶鸟
2) Amaurornis; crakes

苦恶鸟属
3) Japanese grosbeak

红脚苦恶鸟
1.
New Japanese grosbeak Species Record in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脚苦恶鸟新记录
4) Anomotaenia amaurornisus

苦恶鸟异带绦虫
1.
The morphologic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cestodes and medical entomology Ⅰ.The receptors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compared with those ofAnomotaenia amaurornisus;
绦虫与医学昆虫微形态比较研究 I.苦恶鸟异带绦虫和美洲大蠊感受器形态比较
5) Charadrius Veredus

红胸行鸟
1.
They were Charadrius Veredus.

20 0 0年 3月 2 3日 ,在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两侧捕鸟网上捕到 2只红胸行鸟 ( Charadrius Veredus) ,3月 31日 ,在机场草地枪击 1只红胸行鸟 。
6) fullness and discomfort in chest and hypochondrium

胸胁苦满
补充资料:白胸苦恶鸟
物种名称:白胸苦恶鸟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恶鸟。头顶及上体灰色,脸、额、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 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红色;脚-黄色。 叫声:单调的uwok-uwok叫声。黎明或夜晚数鸟一起作喧闹而怪诞的合唱,声如turr-kroowak, per-per-a-wak-wak-wak 及其他声响,一次可持续15分钟。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及马来诸岛。 分布状况:亚种chinensis繁殖在中国北纬34°以南低地。越冬于云南、广西、海南岛、广东、福建及台湾。偶见于山东、山西及河北。为适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见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通常单个活动,偶尔两三成群,于湿润的灌丛、湖边、河滩、红树林及旷野走动找食。多在开阔地带进食,因而较其他秧鸡类常见。也攀于灌丛及小树上。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恶鸟。头顶及上体灰色,脸、额、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 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红色;脚-黄色。 叫声:单调的uwok-uwok叫声。黎明或夜晚数鸟一起作喧闹而怪诞的合唱,声如turr-kroowak, per-per-a-wak-wak-wak 及其他声响,一次可持续15分钟。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及马来诸岛。 分布状况:亚种chinensis繁殖在中国北纬34°以南低地。越冬于云南、广西、海南岛、广东、福建及台湾。偶见于山东、山西及河北。为适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见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通常单个活动,偶尔两三成群,于湿润的灌丛、湖边、河滩、红树林及旷野走动找食。多在开阔地带进食,因而较其他秧鸡类常见。也攀于灌丛及小树上。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