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昆-鲁氏吸式活检管
1)  Quinton-Rubin suction biopsy tube
昆-鲁氏吸式活检管
2)  piercing sucking insects
刺吸式昆虫
1.
The paper deals with principle, application, and types of 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an effec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in the study of probing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piercing sucking insects in plants tissue.
从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种类、建立刺探电位波形与刺探和取食行为对应关系的方法、各种波形的名称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 ,概述了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组织内部刺探、取食行为的方法 ,讨论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
3)  Aspiration-needle biopsy
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4)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1.
【Objectives】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ronchial brushing and clamp biopsies combination with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 for mediastinal lymphnod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方法在常规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CT检查提示肺部病变同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的20例患者,在常规气管镜活检并刷片的基础上,并对纵隔淋巴结肿大予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TBNA),对所获标本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切片检查。
5)  The bronchoscope needle attracts the biopsy (TBNA)
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
6)  TBNA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1.
Objective\ To explore way to obtain the histological specimen during the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 in routine bronchoscopy.
目的 探讨在日常气管镜检查中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获取组织学标本的应用技术及对单纯纵隔肿物进行穿刺活检的意义。
补充资料:螫刺昆虫
  螫刺昆虫属昆虫纲中的膜翅目,有两个主要亚群:蜜蜂科(蜜蜂,野蜂)和黄蜂科(马蜂,黄色胡蜂,蚂蚁).火蚁是膜翅目中的无翼昆虫.蜜蜂科很温顺,若不激惹一般不螫刺人.蜜蜂的螫刺有多个螫针,螫刺后螫针一般脱离虫体.蜜蜂科的毒液含有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蜂毒明肽,蜂毒肽,激肽.黄蜂科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称为抗原5的蛋白.在美国,黄色胡蜂是引起变态反应的主要原因.
  人平均每磅体重可忍受10次螫刺;成人平均能忍受>1000次,而儿童螫刺500次即可致死.但对过敏者,1次螫刺就可引起致死的变态反应.在美国,螫刺引起的死亡比毒蛇咬伤引起的死亡高3~4倍.经50~100次螫刺后可产生对毒液成分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相似.
  非洲蜜蜂(又称杀手蜜蜂)是由南美洲移到美国南方某些州的蜜蜂,该蜂的攻击性较强.其毒液的毒力虽然不比其他蜜蜂强,但它们成群攻击人体而可引起严重反应.
  在美国南部,特别是墨西哥沿岸地区每年被引入的火蚁螫刺达数千人次.几种火蚁(如Solenopsis richter;等),其中以Solenopsis invicta火蚁为主,使发生变态反应的次数增加.在感染的城镇地区,每年多达40的居民被螫刺.火蚁的毒液有溶血,溶解细胞,抗微生物和杀虫的特性.有3或4种小分子量蛋白组分可引起变态反应.通常螫后立即出现疼痛,并发生荨麻疹样风团和耀斑样病损,一般在45分钟内消退,但可形成无菌性脓疱,并在30~70小时内破溃.有时病变区被感染而可导致脓毒症.有的病人只有水肿,红斑和瘙痒性病变,而不发生脓疱.火蚁常常定位在被其叮咬者的某个部位,沿叮咬创口作弓形转动反复螫刺,结果形成特征性的部分被红色"螫刺线"(sting line)围绕的中央叮咬伤.火蚁螫刺所致的过敏反应发生率<1.单神经炎和癫痫发作曾有过报道.
治疗
  很多膜翅目昆虫的螫针可留在皮肤内,因此不必考虑何种方法,应将螫针尽快清除.将冰块置于螫刺部位可减轻疼痛;阿司匹林每4小时给650mg以及应用H1阻滞剂是有帮助的.已知对这种螫刺过敏的人到流行区去的时候,应备带一个预先装有肾上腺素的针筒的药包.抗组胺药物有助于减少荨麻疹和血管水肿.有严重过敏症状的病人,毒液皮试结果阳性的病人和随后有遭受螫刺危险的人,不论年龄和过敏发生的时间,均应接受免疫治疗.蚁毒免疫疗法对预防危险人群以后发生过敏反应十分有效.经2年治疗后,复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可从50降到10,经3~5年治疗后,降至2.妊娠期间进行蚁毒免疫疗法似乎也是安全的.此外还可用单剂蚁毒疗法进行脱敏.初次免疫疗法后,维持剂量需用5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